資源描述:
《悠游無錫2013年6期》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悠游無錫2013年6期關于無錫的回憶是彩色的,粉包有很多種,綠色有很多種,巡塘與榮巷的白墻也被時光著了色,不再單調(diào)。安睡于深沉與繁華相伴的夜色里,蘇醒在溫潤動人的陽光下,感知這座城市低調(diào)的豐饒,更心醉于它朦朧秀美的景色,游走無錫,是愜意的悠游。28°C的饋贈春末的無錫早已逃離北方乍暖還寒的尷尬,不知疲倦的陽光忽隱忽現(xiàn),不變的是它炙熱的溫度。走出機艙的一瞬間,熱浪仿佛有形一般沖著身體打過來,盡管下意識地側(cè)了身卻也避之不及。然而在離開機場那片飽受陽光照射的空地行駛在公路之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那讓人有些煩躁的熱只是一場誤會,公路兩旁放眼望去的綠
2、色是可供眼睛呼吸的氧氣,令人頓覺清涼,一片片粉紅的碧桃似乎在向我們獻媚,車子減速時若仔細聆聽,路邊樹上那細碎而歡快的鳥鳴便不絕于耳了。一行人似乎都不排斥這個有些反差的開頭,逐漸沉醉在自然景色的撫慰之中。前往繁花盛開處整潔又寬敞的公路可以讓車子沿著環(huán)太湖公路快速行駛,車內(nèi)的電臺播放著蘇慧倫的老歌《檸檬樹》,輕快的韻律實在應景,仿佛空氣里都帶有一絲酸酸甜甜。車子途經(jīng)一波又一波的草木新綠最終停在蠡園的正南門。在門廳入口處,指示牌的作用似乎除了指引游人之外還負責誘惑人心,讓人一時間無法割舍左右不同方向的美景。愛極那片片花海,受它的指引探訪其
3、中的蠶房。養(yǎng)蠶纏絲是江南地區(qū)傳統(tǒng)的輕工業(yè)之一,蠡園也在濯錦樓設立了桑蠶文化室,桑蠶室并不大的空間里盡是與蠶有關的物品,當然也有蠶,難能可貴的是從出生不久的蠶寶寶到吐絲織繭或破繭而出的蠶蛹都可以近距離觀賞到,雖說蠶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但能從城市的壓力中暫時抽離開來重新觀賞這一生形態(tài)多變的生物依舊讓人興奮,同行伙伴閃爍著雙眸邊回憶邊講起兒時關于蠶的故事一一蠶在夜間進食發(fā)出的沙沙聲,以及對于蠶為什么會變成蛹的好奇一一可見蠶真是能勾起人念舊之心的家伙。此時的蠡園剛好是桃紅柳綠、歲歲花香漫蠡岸的時節(jié),若不是到訪此地,想同時欣賞到20多種桃
4、花是很有難度的。每年的三月末到四月中旬,蠡園都會舉辦桃花節(jié),灑金碧桃、粉山桃、菊花桃、垂枝桃、壽星桃爭奇斗艷一般競相綻放,伴隨著微風的輕撫,濃密的枝扌亞之間因碰撞摩擦而發(fā)出溫柔的呢喃,而待到花期荼靡之時,凋零的花瓣又被清風托付轉(zhuǎn)而落地或覆蓋在平靜的池塘和湖面,簇成用花瓣織成的筏。蠡園布局精妙且不失大氣,早在民國初年,青祁村人虞循真便在湖畔建青祁八景,號稱“山明水秀之區(qū)”,當代文學家郭沫若也對此地有言:“欲識蠡園趣,崖頭問少年”。在古樸且精致的蠡園內(nèi)行走,依稀可尋無錫原本的漁莊本色,依靠太湖,是那暗流靜涌富足了無錫的子民。穿過假山屏障
5、,跨越暗廊月洞,景色豁然開朗。沿著堤岸修建的西施莊自成一塢,以延伸到湖面的旖旎姿態(tài)呈現(xiàn)在游人面前,靜步前移,立足亭心,雖無法完全感知當年范蠡在此操練水軍而鐘情于浣紗女西施的心境,但“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姑且可以詮釋一點這段佳緣。而如今,在太湖邊上的老百姓口頭中至今還流傳著這樣兩句民謠:“種竹養(yǎng)魚千倍利,感謝西施和范蠡。”另一側(cè)的月老亭下,也集了因這段佳話而去許愿的年輕游人。游走在蠡園,無論是南堤春曉還是桂林天香,總會有一個地方讓你駐足不前,盡觀眼前的景致。然而旅途的魅力就在于把美景收錄進回憶的同時,卻又不得不繼續(xù)前行吧。TIPS
6、蠡園開放時間:7:00-18:00門票:45元值得體驗:太湖游船,游覽蠡湖風光每位20元(滿四位開航)地址:無錫市濱湖區(qū)青祁村70號最佳旅游時節(jié):春秋兩季皆宜。無錫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季較長,春季春暖花開,秋季天高氣爽。品味一座老鎮(zhèn)榮巷古鎮(zhèn)幾乎是最滄桑但又最能寫實生活的古鎮(zhèn)。稱它為古鎮(zhèn)是因為歷史上這確實是一座無比繁榮,在工商業(yè)發(fā)展史上也有濃墨重彩印記的鎮(zhèn)子。不過由于破壞嚴重,關于榮巷歷史街區(qū)的恢復建設仍在繼續(xù)。雖然榮巷能給游人參觀的還無法是全貌,但也正是這樣才會讓到訪者發(fā)出關于時代變遷的感慨。榮巷的歷史價值十分特殊和重要
7、。明正德始年,榮氏始遷于此,到中國早期資本主義在江南萌芽時,榮崇敬、榮德生等實業(yè)家在此興辦紡織、面粉廠,工廠運作得風生水起也興旺了十里八鄉(xiāng)的百姓,從而留下了一大批具有時代烙印和地方特色的近代建筑群。曾經(jīng)的阡陌交通,屋舍儼然,糧田、魚池、桑竹如今已難覓蹤跡,換只剩下有待修繕的風燭殘年。到達榮巷在下午四點左右,在部分仍健在的老式住房門前,有徜徉在門前的老人,也有洗菜備餐的婦女,有獨自玩耍的孩童,也有剛從新街區(qū)洗澡歸來的少女。街上眾多的店鋪,隨著時代的變遷,或遷移、或改行、或歇業(yè),但也有百年來還依舊堅持著當初行當?shù)匿佔樱豪鲜嚼戆l(fā)店的墻上用
8、紅色筆刷寫出的“榮巷理發(fā)店”便是牌匾,店師傅穿著白褂,用手抖開塑料布披在客人肩上,談笑間已拿起剪刀打理客人的頭發(fā)。早在民國時期,由于榮氏家族在民族工商界的崛起,從而留下了這批具有時代烙印和地方特色的近代建筑群,全國古鎮(zhèn)保護專家阮儀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