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情景模擬教學法在異位妊娠教學中應用》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情景模擬教學法在異位妊娠教學中應用【摘要】目的探討情景模擬教學法在異位妊娠見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85名學生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見習授課方法,內容均為異位妊娠。通過學生反饋滿意度調查、期末理論考試、臨床技能考核綜合評價教學效果。結果實驗組學生的滿意度、理論考試成績、臨床技能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結論情景模擬教學法能夠全面培養(yǎng)學生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等綜合能力,在婦產科見習課中值得推廣應用。【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1
2、80-02異位妊娠是婦產科常見急腹癥之一,具有發(fā)病率高、起病急、危害大等特征[1]。及時、正確的診斷和處理異位妊娠病例不僅是婦產科醫(yī)師必須掌握的基本臨床技能,也是外科、內科等其他專業(yè)臨床醫(yī)師在對引起腹痛的疾病進行鑒別診斷時需要能夠初步診斷或排除的。同時異位妊娠也是婦產科學教學大綱中的重點課目,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但是由于臨床上相當一部分異位妊娠患者均為急診就診,而且涉及患者“隱私”,故教師在見習課中很難向醫(yī)學生提供滿意、真實的病例,無法將課堂所學內容結合到臨床應用當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將情景模擬教學法設計
3、應用于異位妊娠的見習課中,結果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1.研究對象與方法1.1研究對象以重慶醫(yī)科大學2007級臨床醫(yī)學七年制85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學生隨機分為兩組,41名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方法授課;44名為實驗組,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兩組學生年齡、性別、平均成績等均無顯著性差異,教學時間均為4個學時,每學時40分鐘。1.2研究方法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授課,即教師在講臺上講授、帶領學生進入病房分組詢問病史、最后由教師對學生采集的病史進行分析總結;實驗組學生在上課提前一周安排自學教科書中異位
4、妊娠的內容。經過自愿報名,由四位同學分別充當預設兩個場景中的患者、家屬;另外四名扮演醫(yī)生及助手的角色。教師根據(jù)設計的劇情對扮演患者及家屬的學生提前培訓,掌握相應的病史資料,并做好演練,陽性病史資料必須在“醫(yī)生”問及后才能提供。1.2.1情景設置首先由“家屬”陪伴“腹痛”的“患者”出場就診,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醫(yī)生”接診、詢問病史、與患者和家屬溝通等。教師在旁邊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出示“患者昏迷”、“患者面色灰白、乏力嗜睡”等信息提示牌,此時醫(yī)生就應當盡快在采集病史的同時進行生命體征檢查;教師可再次出示“患者血壓8
5、0/50mmHg,脈搏125bpm"等提示失血性休克的信息,醫(yī)生就應當立即在完成必要的查體(如移動性濁音的叩診)同時實施休克的搶救,并且安排相應的輔助檢查。如果決定要實施侵入性的有創(chuàng)檢查,如盆腔檢查、腹腔穿刺、陰道后穹窿穿刺等,此時就可以借助女性腹部和盆腔的模擬人體標本來進行相應的操作,并且在操作同時要求匯報出該操作的必要性、注意事項、結果判定方法等,最后得出相應的診斷和治療原則。在整個進行過程中,'‘醫(yī)生”還需要同時安撫“患者”、“家屬”,及時溝通病情并且完成相應的知情同意簽字手續(xù)。另外一項場景則是設置患者
6、腹腔內出血不明顯、有明確藥物保守治療愿望和指征。最后由教師進行情景模擬的總結和點評。1.2.2考核方法課后對兩組學生進行無記名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主要內容包括課堂氣氛、理解記憶、學習興趣、主觀能動性四個方面,以百分制打分,85分以上為滿意。學期末全部課程結束后,在期末考試中根據(jù)教學大綱設置異位妊娠相關知識內容的試題,對學生進行理論考核,兩組學生進行統(tǒng)一命題、統(tǒng)一考試和統(tǒng)一閱卷。實踐操作考核則是選擇婦產科最基礎的盆腔檢查、陰道后穹窿穿刺作為題目,對學生操作技能進行評分。1.2.3統(tǒng)計學方法利用
7、SPSS13.0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對比。2.結果1.1學生滿意度在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為93.18%和80.49%o實驗組學生多數(shù)反應情景模擬教學方法調動主觀能動性的效果較好,課堂氣氛活躍、記憶深刻,但是相對學時較短,參與的學生數(shù)量有限;對照組學生則表示授課方法不夠生動,難以激發(fā)學生興趣,而且在真正接觸患者時,患者的配合度較差,更沒有機會進行盆腔檢查等實際操作,見習課的實踐性難以體現(xiàn)。2.2期末考試中涉及異位妊娠的題目有選擇、名詞解釋以及病例分析題,分值共20分,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為16.15±2.89和14.
8、73±3.11,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