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故都的秋》公開課教案1》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故都的秋》教學設(shè)計教學目標:1、領(lǐng)悟作者通過對客觀景物的描寫,流露在文中的主觀情感;2、了解郁達夫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風格;3、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4、體會課文疏朗而又細膩的語言特點。教學重難點:1、把握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的特征,體會作者對故都之秋眷戀的情感;2、領(lǐng)會作者把故都自然風物的客觀色彩和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主觀色彩巧妙融合的寫作手法。教學方法:誦讀法,點拔法,探究法課時安排:共2課時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步驟: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 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從古到今,關(guān)于“秋”的詩文,歷代名家描寫秋的名篇和佳句是舉不勝
2、舉。有哪位同學能就這些名篇和佳句略舉幾例?(展示幻燈) 這些名篇和佳句,有的描寫秋天的蕭殺和凄涼,抒發(fā)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畫了秋天。有的刻畫了秋天的絢麗多彩,寄寓了作者濃濃的贊秋之情。而郁達夫卻以自己個性鮮明的思想,選擇了獨特的角度,運用與眾不同的手法,寫出《故都的秋》這篇散文精品。究竟郁達夫筆下的秋是怎樣一種景象?“秋”景如何?“秋”意怎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板書課題、作者)二、解題、作者及寫作背景北平曾作過元、明、清三個朝代的都城,可謂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突出北平歷史悠久。“故”有“從前的”、“過去的”的意思。人們對“
3、從前的”、“過去的”的事物往往會產(chǎn)生懷念、眷戀等感情。譬如:漂泊在外者稱自己魂牽夢縈的家鄉(xiāng)為“故鄉(xiāng)”,對與自己友情深厚的朋友稱“故人”。從“秋”字可以看出,文章描寫的是秋景。因此從標題看,這是--篇飽含著眷戀深情的情景交融的文章。同時故都與秋結(jié)合在一起,暗含著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一種境界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F(xiàn)代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郁達夫出身于一個書香家庭。1913年留學日本,1921年與郭沫若等成立創(chuàng)造社。1928年加入“太陽社”。同年發(fā)起成立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1945年9月在蘇門答臘被日本憲兵殺害。1952年被中央
4、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其作品情景交融、文筆優(yōu)美自成一家,散文創(chuàng)作有濃重的自傳色彩。從1921—1933年郁達夫以極大的熱情參加左聯(lián)活動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等原因,郁達夫從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杭州,閑居獨處,在游歷山水中派遣現(xiàn)實帶給的苦悶,這期間寫下了大量的游記散文,《故都的秋》便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三、整體感知1、指名朗讀第一段。設(shè)問:首段寫了什么?在文中的地位如何?關(guān)鍵句和關(guān)鍵詞是什么?明確:首段總寫了作者心中故都的秋的特點,表達了對故都的秋的向往之情,提綱挈領(lǐng),統(tǒng)領(lǐng)全篇。關(guān)鍵句:“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
5、”3關(guān)鍵詞:清、靜、悲涼(這三個詞既是作者心中故都的秋的特點,也是作者對故都的秋的獨特感受,是全文的文眼)不用說,文中對故都秋景的描寫一定是體現(xiàn)了“清、靜、悲涼”的。?2、文中哪些段落具體描寫了故都的秋景?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來寫?明確:第三段至第十一段。作者選取的主要景物有:很高的碧綠的天色、青天下馴鴿的飛聲、槐樹葉底漏下來的日光、破壁腰中的牽?;?、牽?;ㄏ碌那锊荨⒒睒涞穆淙?、秋蟬衰弱的殘聲、北方又奇又有味的秋雨、北方的棗子樹,等等。提示:作者所寫的景似乎是信手拈來,無序,這正是散文形散特點的體現(xiàn),這些景雖散,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清、靜、悲涼。這就是文章不
6、散的神。本文正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3、作者選取了富有特征的景物來描寫故都的秋景,展現(xiàn)了一幅幅畫面,善畫的同學完全可以據(jù)此作畫。請你用簡潔的語言(四個字)概括文中描寫的畫面。學生活動,教師引導生成。有五幅畫面(不追求標題的協(xié)調(diào)一致,把握住主要景物即可),板書標題:庭院讀秋(第3段)清晨踏秋(第4段)秋蟬蹄秋(第5段)閑人秋嘆(第6-10段)柿棗映秋(第11段)4.我們看下這五幅圖畫,首先看第一幅圖畫是怎樣體現(xiàn)出“清”“靜”“悲涼”特點的呢?"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給人一種明凈高爽無半點纖塵之感,寫出了“清”;“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
7、以及“聽得到青天下馴哥的飛聲”是在寫“靜”;有著幾分冷落和蕭條的“破壁腰”,藍、白等冷色調(diào)的“牽?;ā币约跋笳魃乃ソ吲c凄涼的“秋草”體現(xiàn)了“悲涼”。讓學生在腦中勾畫其余四幅圖畫的形象,體味它們是如何體現(xiàn)“清”“靜”“悲涼”特點的。如“秋槐圖”中,“早晨起來”,看見“落蕊”“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體現(xiàn)了“靜”;“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體現(xiàn)了“清”;“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抒發(fā)了悲秋之感,緊扣了“悲涼”。5、在描寫故都秋景的基礎(chǔ)上,作者又用了較多的筆墨寫了第十二
8、段,這一段從表達方式上來看屬于什么樣的段落?表達了怎樣的觀點?(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