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章學誠史學思想中的歷史理解問題》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3月,第40卷第2期,Mar.,2010,Vol.40,No.2JournalofNorthwe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中國思想史】章學誠史學思想中的歷史理解問題劉延苗(西安體育學院人文學系,陜西西安710068)摘要:為了探討史學思想中有關(guān)歷史理解問題的觀點與看法,采用了文獻整理分析和理解綜合的方法,認為:歷史事實包括了“言”與“事”兩部分,理解歷史事實就是要尋找“言”與“事”背后的思想意圖,歷史理解的方法是“為古人設(shè)身而處地”,即史學
2、家假想性質(zhì)地把自己放在古人的位置上進行移情和想象,像古人一樣地去思想,從而尋找到歷史當事人的思想意圖。關(guān)鍵詞:章學誠;史學思想;歷史理解中圖分類號:B24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22731(2010)0220078205何兆武認為歷史學包含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種歷史事實。次(歷史學Ⅰ)是對史實或史料的知識或認定,第二在章學誠看來,理解就是要找出行為和語言背個層次(歷史學Ⅱ)是對第一個層次(歷史學Ⅰ)的后的意圖。關(guān)于這個問題,章引用了《韓非子·說理解或詮釋,對于史實的理解和詮釋,乃是思想的產(chǎn)林上》的一個比喻進行了巧妙的說明:物,它是隨著我
3、們思想的改變而改變的,但歷史學之惠子曰:“走者東走,逐者亦東走,東走雖所以成為歷史學,正在于歷史學Ⅱ給了它生命,否則同,其東走之情則異?!庇^斯人之所言,其為走歷史只不過是歷史學Ⅰ留給我們的一堆沒有生命的之東歟,逐之東歟?是未可知[4](《文史通義·質(zhì)性》)數(shù)據(jù)而已。[1]伽達默爾(Gadamer)也曾經(jīng)說:“單純也。地確立那些從證人一己之見而得到的事實,實際上跑的人往東邊跑,追的人也往東邊跑,二者的行為雖然一樣,但其行為的意義卻大不相同。要了解行為并不使他成為歷史學家;使他成為歷史學家的東西[2](P435)的意義,就必須了解行為背后的意圖,當我們了
4、解了是,理解他在確立的事實中所發(fā)現(xiàn)的意義?!边@兩個人一個在跑一個在追的時候,我們就理解了以上論述給我們闡明了理解史實的重要性。章學誠他們行為的意義。對于“言”來說,情況是一樣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史學理論家和史學思想家,他如果不了解發(fā)言者的意圖,就無法理解“言”的真正對于理解史實的問題,有著自己獨到和精辟的見解。意義。一、理解———尋找“言”與“事”背后的思想意圖“喪欲速貧,死欲速朽”,有子以謂非君子之言。然則有為之言,不同正義,圣人有所不能章學誠認為歷史事實包括了“言”與“事”兩部免也。今之泥文辭者,不察立言之所謂而遽斷分,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史學中早已
5、有之的看法,所謂[4](《文史通義·說林》)其是非,是欲責人才過孔子也。[3](《漢書·藝文志》)“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言”指語言,“喪欲速貧,死欲速朽”的故事出自于《禮記·包括了口頭語言和文字語言,“事”則指的是行為與檀弓上》:孔子見桓司馬為自己制作石槨花了三年行動??陀^地說,“言”作為歷史存在,本身就是一收稿日期:2009202219;修回日期:2009212202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項目(08JK156)作者簡介:劉延苗,女,陜西洛川人,西安體育學院博士,從事近現(xiàn)代史學理論研究。78[5]還沒有完成,夫子認為如此奢靡,“死不如速朽
6、”;的話語,其說話意圖卻可能大不一樣,這正是應(yīng)該引見南宮敬叔大行賄賂,認為丟失了官位還不如快點起學者高度注意的問題。貧窮,所謂“喪欲速貧”??鬃拥摹皢视儇?死欲速二、歷史理解的方法———“為古人設(shè)身而處地”朽”是專為桓司馬和南宮敬叔而言,并不是孔子對“喪”和“死”的真實看法,而是孔子的有為之言。所對于作為歷史存在的“言”我們自然無法采取以要理解“言”的真正意義,就要了解發(fā)話人的意“聽其言而觀其行”和“辭窮而情易見”的方法去發(fā)圖,否則泥于文辭,就會誤解“言”的真實含義。現(xiàn)發(fā)言人的意圖,章學誠對此提出了“為古人設(shè)身此一見解隱含著一個理論前提———語言具
7、有多而處地”的理解方法。義性,即一種語言表述方式可以表達數(shù)個內(nèi)容意義,論古必恕,??恕非寬容之謂者,能為古人反過來,一定的意義內(nèi)容也可以有數(shù)種表達方式,語設(shè)身而處地也。??是則不知古人之世,不可言與內(nèi)容并不是“通過牢固的單義性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妄論古人文辭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處,[6][4](《文史通義·文德》)的”。章學誠認為語言的內(nèi)容包括了“正義”與亦不可以遽論其文也?!胺钦x”,“正義”指的是一般和通常情況下語言所要理解古人,首先必須了解古人的時世和處境,這樣表達的意思,“非正義”則是特殊情況下語言所表達才能夠“為古人設(shè)身而處地”,通過“設(shè)身而處
8、地”,的意思。有為之言就屬于特殊情況下的語言表達,才能夠理解古人言語的真實意義,這中間的過程是它的真實意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