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議地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淺議地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摘要】教材文字敘述中涉及地理分布的內容落實到地圖上,能準確地再認再現其空間位置,運用歷史地圖這種形象、直觀的表達方式,加強他們對所學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求事半功倍?!娟P鍵詞】地圖高中歷史運用古人曰“左圖右史”,足見對歷史地圖的重視。鄭樵曾在《通志》中說:“置圖于右,置書于左,索象于圖,索理于書。”道破了文字敘述與圖片之間的關系,即文字敘述在于說理,圖片在于使道理形象化,二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確,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當遇到疆域、重大歷史事件和戰(zhàn)役等方面的內容時,歷史地圖與抽象枯燥的文字敘述比起來,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正所謂“即書而求難”、“即圖
2、而求易”淺議地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摘要】教材文字敘述中涉及地理分布的內容落實到地圖上,能準確地再認再現其空間位置,運用歷史地圖這種形象、直觀的表達方式,加強他們對所學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求事半功倍?!娟P鍵詞】地圖高中歷史運用古人曰“左圖右史”,足見對歷史地圖的重視。鄭樵曾在《通志》中說:“置圖于右,置書于左,索象于圖,索理于書。”道破了文字敘述與圖片之間的關系,即文字敘述在于說理,圖片在于使道理形象化,二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確,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當遇到疆域、重大歷史事件和戰(zhàn)役等方面的內容時,歷史地圖與抽象枯燥的文字敘述比起來,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正所謂“即書而求難”
3、、“即圖而求易”。地圖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如能靈活運用必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作為歷史老師,在實際歷史教學當中,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多運用歷史地圖這種形象、直觀的表達方式,加強他們對所學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求事半功倍。一、據史讀圖即把教材文字敘述中涉及地理分布的內容落實到地圖上,能準確地再認再現其空間位置。例如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清政府被迫簽訂《天津條約》,開辟了10個通商口岸。這10個地名如果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不僅枯燥無味,而且不容易記牢。對此,我們可以借助教材所配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戰(zhàn)爭形勢示意圖》來記憶:首先把這10個地名分為3類,長江沿岸的從東往西依次為鎮(zhèn)江、南京、九江、漢口,沿
4、海的從北到南依次為營口、煙臺、汕頭,位于島嶼的有瓊州、臺灣、淡水。然后把這10個地名編成口訣:長江鎮(zhèn)南和九漢,沿海營煙再加汕,島上還瓊臺淡。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弄清它們的方位,記住它們的名字,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據史讀圖有兩點應予注意:1.教材上涉及到中國古代史歷史地圖下面的古今地名對照,必須作為重要知識掌握。2.教材文字敘述涉及到地理分布狀況,但教材相應章節(jié)沒有歷史地圖,這種情況有三種處理方法。一種是借助與材料配套使用的中學歷史地圖冊進行落實。二是利用材料其他章節(jié)的地圖落實。三是借助地理知識的學習來落實。一般來講,中國首級行政區(qū)及其簡稱、省會及重要城市、重要山脈及河流的分布;世界
5、政區(qū)、大洲大洋的位置、重要山脈及河流的分布、各國首都及重要城市位置的掌握,對于歷史學習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它不僅有利于準確的歷史空間概念的形成,而且有助于歷史知識的掌握。二、據圖說史即根據歷史地圖復述材料內容,借此檢查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加深和鞏固記憶。其方法有:1.根據地圖,按照歷史概念的結構要素全面回顧材料內容。以《北約和華約的對峙》圖為例,即可據圖復述北約陣營、華約陣營的國家組成、成立、解散時間,復述歐洲冷戰(zhàn)態(tài)勢(戰(zhàn)線位置及對陣國家,分析東西兩線同時作戰(zhàn)對德國的影響)和冷戰(zhàn)進程、總部,又可由此回顧冷戰(zhàn)爆發(fā)的原因,分析冷戰(zhàn)戰(zhàn)的性質和影響。2.根據地圖,把歷史知識系統(tǒng)化。例如,通過對必修二
6、《一五年計劃成果圖》、《1957-1966年工業(yè)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1966-1976年主要建設成就示意圖》、《1978-1999年工業(yè)建設部分重要工程示意圖》四幅圖的對比分析,學生就能掌握各個時期建設的主要特征,把散亂的知識形成完整的體系。三、據圖分析例如,在《一五年計劃成果圖》中,一五計劃建設的一些大型重工業(yè)項目主要集中于東北三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得益于蘇聯的幫助)?反映了什么問題(說明50年代中期以前中蘇關系非常友好)?再如,在《1966-1976年主要建設成就示意圖》中,建設成就明顯比此前時期減少了,說明了穩(wěn)定的政治環(huán)境是進行經濟建設的重要條件。四、以圖釋文即利用地圖,對
7、教材文字內容進行詮釋和說明。例如,教材正文在講紅軍長征時只提到1934年北上長征,1935年,中央紅軍到達陜北,1936年長征結束。借助《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圖》,即知是指中國革命中心由南方轉移到北方。五、以圖補文就是利用教材地圖中隱含的知識點,補充教材正文內容。例如教材中講錦州戰(zhàn)役是整個遼沈戰(zhàn)役中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的一戰(zhàn),是東北解放和平津解放關鍵性的戰(zhàn)役。然而具體的原因教材卻并未提及。但通過《三大戰(zhàn)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