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經濟法與社會法關系考辨_兼與董保華先生商榷》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2003年10月現 代 法 學Vol.25,No.5第25卷第5期ModernLawScienceOct.,2003文章編號:1001-2397(2003)05-0003-09·理論思考·經濟法與社會法關系考辨———兼與董保華先生商榷李昌麒,單飛躍,甘 強(西南政法大學,重慶 400031)摘 要:經濟法與社會法關系的研究是一個重大的理論課題,當下學界對二者的關系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有的社會法學者對已有的經濟法理論成果存在著重大的誤讀,本文對此作出了必要的回應,并指出經濟法與社會法是有殊別的,二者在發(fā)展
2、中不會達到歸并與融合,社會法不是經濟法發(fā)展的終極進路。關鍵詞:經濟法;社會法;干預中圖分類號:DF4 文獻標識碼:A 經濟法與社會法的界域劃分問題是近幾年來經董保華先生指出:現代行政法的本質是控權法,濟法學界與社會法學界探討較甚的一個問題。在經而現有經濟法理論所總結的經濟法既不是也無須是濟法學界,有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經濟法是社會法法控權法,經濟法理論對作為經濟法主體的行政機關制域下的一個法部門現象;①而在社會法學界,有學者定經濟政策的行為進行控制是荒謬的;經濟法將其調從社會法視角對經濟法之本質與存在
3、進行了檢視,此整對象概括為“國家需要干預的社會經濟關系”,是為以董保華先生為代表,他在其著作《社會法原論》(中了給政府一個隨心所欲的空間;他進而總結出經濟法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和論文《論經濟法的國存在著理論危害,這種危害性表現為要讓政府權力擺〔1〕家觀———從社會法的視角探索經濟法的理論問題》脫控制,使經濟法脫離行政法。《法律科學》(2003年第2期)中以其社會法的視野闡董保華先生的上述論點是對經濟法理論研究中述了他所理解的經濟法觀點。在這種闡述過程中,我所明確提出的“國家有限理性假設”與“控
4、權觀”視而們驚訝地發(fā)現董先生對李昌麒教授的經濟法觀點“需不見的情況所作出的誤讀結論。要國家干預論”產生了許多重大的誤解,與此相適應,事實上“需要國家干預說”經濟法理論是建構在,他所提出的有關社會法的立論也是建立在對經濟法以下兩個基本立論的基礎之上的:(1)國家的有限理理論的誤讀的基礎上的。我們是贊成學術批評乃至性假設?!靶枰獓腋深A說”對經濟法的哲學認識論批判的,因為真理總是愈辯愈明的,但是我們又認為,基礎進行了專門研究,認為傳統經濟法理論是以對政學術批評應當建立在對被批評者的觀點的真正的理府的完全的理
5、性假設為立論基礎的。完全理性假設解基礎之上的,如果離開了被批評者的觀點的原意,認為,人的理性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由此導致傳統這種批評往往達不到有的放矢的目的,反而還會引起經濟法認為,由一批具備完全理性的人類精英所組成一些學術混亂。因此我們在討論經濟法與社會法的的政府是可以無所不能的,而這個無所不能的政府又關系的時候,也有必要對董保華先生的批評作出相應是有能力左右社會發(fā)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從而主的回應,無非是為了更好地開展討論。張國家應當全面干預經濟。于是,傳統經濟法呈現出一、社會法學者對經濟法的誤讀強
6、烈的擴權趨勢。而現代經濟法理論是以對政府的董保華先生的研究成果中,對經濟法的誤讀傾向有限理性假設為前提的。有限理性認為個人理性在極為濃烈,其基本分析立場是國家干預不具有任何合認識社會生活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從而認為,法性基礎。對于這種誤讀,我們覺得有必要從理論上人是不可能完全洞察并精確計算社會發(fā)展的各種變加以廓清。董保華先生的誤讀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數的。這一方面表明政府不可能是無所不能的,因而方面:不應當全面干預經濟;另一方面也表明,即使是一個(一)將經濟法的控權觀誤讀為濫權觀“好政府”,也會出現
7、某種失靈。而“需要國家干預說”收稿日期:2003-05-28①將經濟法歸并于社會法的學者主要以王保樹、王全興、邱作者簡介:李昌麒(1936-),男,重慶潼南人,西南政法大學教本、鄭少華等為代表(王保樹,邱本.經濟法與社會公共性論綱[J].法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經濟法學研究;單飛躍(1965-),男,湖南律科學,2000,(3);王全興.經濟法基礎理論專題研究[M].北京:中平江人,湖南大學法學院教授,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博士研究生,主國檢察出版社,2002;邱本.自由競爭與秩序調控———經濟法的基礎要
8、從事經濟法學研究;甘強(1975-),男,重慶人,西南政法大學經濟建構與原理闡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鄭少華.社會經濟法散法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經濟法學研究。論[J].法商研究,2001,(4))。3現 代 法 學〔2〕正是基于對政府失靈的普遍性的考慮而提出來的。理論)并運用了“需要”兩字加以配合,這就使得該論承認有限理性就意味著認同國家不可能完全代替市十分得體;第二,由于市場缺陷出現的逐步性、階段場并成為資源配制的主宰性力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