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詩歌及其哲學思想

朱熹詩歌及其哲學思想

ID:42526635

大?。?3.93 KB

頁數(shù):4頁

時間:2019-09-16

朱熹詩歌及其哲學思想_第1頁
朱熹詩歌及其哲學思想_第2頁
朱熹詩歌及其哲學思想_第3頁
朱熹詩歌及其哲學思想_第4頁
資源描述:

《朱熹詩歌及其哲學思想》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觀書有感其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哲學思想:此詩題為《觀書有感》(亦為《詠方塘詩》),其實這首詩正是朱熹治學之道的一個生動的闡釋。作者之意不在“景”而在“理”,朱熹其實是要說明讀書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池塘之所以能如此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進來;同樣,一個人要使自己的學問高深純正,使自己思想不僵化,不陳腐,永遠保持活力,就得持之以恒地讀書學習,獲取新的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讀書就是一個人的生命有所發(fā)展的“源頭活水”,就是讀書人有所創(chuàng)見的“源頭活水”。這首詩以“源頭活水”喻圣賢之書,以“方塘”喻人的心靈

2、,以塘水清澈喻在圣賢之書中吸納新知后心靈獲得的凈化效果。此詩大意是說,人們必須經(jīng)常讀圣賢之書,讓書中之理源源流入心田,才能蕩除心中的污垢,使心靈純潔明凈。觀書有感其二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哲學思想:借泛舟喻學,寫久讀圣賢書的感受。朱熹在認識論上主張“格物致知”,格物主要包括讀書和應物,他特別強調讀圣賢之書。前兩句看似寫景,昨夜江邊春水漲起來了,巨大的戰(zhàn)船猶如羽毛浮起。后兩句由物感悟,在江水干涸之時,用再大的力氣,也不可能推動龐大的戰(zhàn)船,而一旦春水漲潮,巨艦也能操縱自如地航行在江水中流。一如為學之理

3、,經(jīng)過不斷格物致知,學問不斷積累充滿,到了一定程度,也會豁然貫通。這一感悟,與其講論說教一致?!吨熳诱Z類》中說:“一事一物,莫不皆有一定之理,今日明日積累既多,則胸中自然貫通。如此則心即理,理即心,動容周旋,無不中理矣?!彼谛兄圩蛞贡庵塾暌凰颍瑵M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蓬看?依舊青山綠水多。哲學思想:經(jīng)過人的艱苦的修煉工夫最終消除私欲,達到至純至善境界的歷程。經(jīng)過修煉,人欲是能夠消除的。消除了人欲,人就恢復到與天理通合為一,即至純至善的本然境界?!耙琅f青山綠樹多”象喻的正是這種本然境界。偶題三首門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終日面崔嵬。只看云斷成

4、飛雨,不道云從地底來。擘開蒼峽吼奔雷,萬斛飛泉涌出來。斷梗枯槎無泊處,一川寒碧自縈回。步隨流水覓仙源,行到源頭卻惘然。始悟真源行不到,倚筇隨處弄潺湲。從標題看,便知這三首詩并非純粹的寫景狀物之作,其中蘊含著深邃的哲學思想。第一首寫詩人終日面對門外紫翠成堆的巍峨青山,總是看見山間飄浮的云彩,這云彩有時忽起變化成霖作雨。這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自然現(xiàn)象,人們卻不知這云彩雖在山上,卻是從地底來的。詩人借以說明的道理是觀察事物不要只注意現(xiàn)象,一定要窮究本原。出,一瀉千里的情狀;三、四句描寫的是泉水注入平原地帶后,掃蕩一切枯枝斷梗之類的垃圾后,成為一川清

5、流的情狀。在此詩中,詩人要說明的道理是:認識是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獲得真知后,心中的污垢就會徹底消除,我們就會進入明潔純善的人格境界。第二首展示給我們的是認識的過程。一、二句描寫的是泉水沖破面前的障礙,從山間奔涌而出,一瀉千里的情狀;三、四句描寫的是泉水注入平原地帶后,掃蕩一切枯枝斷梗之類的垃圾后,成為一川清流的情狀。在此詩中,詩人要說明的道理是:認識是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獲得真知后,心中的污垢就會徹底消除,我們就會進入明潔純善的人格境界。第三首講的是認識的方法問題。一、二句表面意思是說,沿著流水逆流而上,尋找他的源頭,走到了源頭處,卻讓

6、人感到一片迷茫。三、四句緊承前二句,說詩人悟出一個道理:真正的源頭往往是千流萬派的,執(zhí)于一端,是無法發(fā)現(xiàn)的。尋源的正確途徑應是“倚筇隨處弄潺湲”,即不辭勞苦,從無數(shù)山間小澗隨處尋求?!吨熳诱Z類》卷十八指出窮理當“零零碎碎湊合將來,不知不覺,自然醒悟?!痹娙嗽谶@首詩中所要說明的道理是:要獲得真知,必須從多個角度全面地去探討,不可偏執(zhí)于一端。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哲學思想:一、二兩句言在“無邊光景”中“尋芳”即是在萬事萬物中不斷地追尋探索,是“格物”的過程;三、四兩句寫追尋探索,即“尋芳”的收獲,

7、經(jīng)過“尋芳”即追尋探索這樣一個過程,你會在無意中“識得東風面”即獲得對于“理”的了悟。東風“會帶來自然界的萬紫千紅”,正如“一理”會派生千姿百態(tài)的具體事物。從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來說,一、二句說的是“理一分殊”,三、四句說的是“萬物一理”。從認識的過程來說,一、二句說的是局部積累,三、四句說的是豁然貫通。朱熹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詩、詞、文皆工,并在文學理論上頗有建樹的文學家。朱熹的詩作,以吟詠山水、詩友唱和以及表達其哲學思想、政治主張為主要內容。在他的筆下,八閩風光、武夷山水、云谷奇觀、師友情誼等一一入詩。其中又以山

8、水詩成就最高。朱熹的山水詩,講究“以理入詩”。他在描寫錦山繡水的同時,往往把哲學的思考融入詩中,把深邃的哲理通過大自然的美好現(xiàn)象透露出來,讀罷使人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時,得到某種理性的感悟和升華。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