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試譯僧肇《物不遷論》.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fèi)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期刊號:6203作????者:澄璧文章名稱:試譯僧肇《物不遷論》試譯僧肇《物不遷論》澄璧引言期刊號:6203作????者:澄璧文章名稱:試譯僧肇《物不遷論》試譯僧肇《物不遷論》澄璧引言 《物不遷論》是姚秦時僧肇所著《肇論》中的四論之一。僧肇所著《物不遷論》,《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和《涅槃無名論》不僅在佛教界中享有極高的聲價,即在中國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有研究它們的必要?! 墩卣摗分小段锊贿w論》和《不真空論》,是為后來三論學(xué)者所祖述、傳承的主要依據(jù),同時也為中國思想界所特別重
2、視,而《物不遷論》尤為重要。這是因為它的內(nèi)容是對宇宙萬有的一種總的看法,有它一定的哲學(xué)意義和思想特點(diǎn)的?! ∩氐姆饘W(xué)思想是屬于般若——中觀系統(tǒng)的,而中觀的教義主要寄托和表現(xiàn)在真俗二諦上。僧肇的《物不遷論》和《不真空論》就是約真俗二諦以立論的?!段锊贿w論》論俗,《不真空論》談?wù)?。真俗二諦是中觀學(xué)對宇宙事物互為表里的兩種看法。真諦是據(jù)事顯理,約性空明義,所以在真諦上說是空非有,是虛非實。俗諦是據(jù)理論事,就緣起明義,所以在俗諦上只談物有,不論空無?!段锊贿w論》直接表達(dá)了僧肇對宇宙萬有的看法,從這里邊可
3、以研究出他關(guān)于俗諦事物的思想特點(diǎn)。一般人的見解和佛教一般的教義,大致都認(rèn)為世間事物是遷流變化的,但僧肇在《物不遷論》開頭就說,“余則謂之不然”。僧肇這里所說的“不然”,并不是說他否認(rèn)了事物的生滅無常的變化;相反,他正是從另一方向來表達(dá)說明事物生滅無常的這個基本理論。在一定的意義上,生滅無常就是運(yùn)動,不生不滅湛然常住才是寂靜。一般人以為這樣的動和靜是不相同的,是不可能在一個事物上同時表現(xiàn)出來兩個不同的現(xiàn)象。但是,僧肇《物不遷論》的思想,是即動即靜。他主張沒有離開寂靜的運(yùn)動,也沒有離開運(yùn)動的寂靜;動和
4、靜在表面上雖然不同,究其實二者原是統(tǒng)一的。在僧肇看來,動和靜兩者相比,寂靜才更是事物的真實狀況,才是事物的實際性。這篇論文的標(biāo)題叫作《物不遷論》就是這個意思?! ∵@種理論的根據(jù)是什么呢?原來佛教無論大乘、小乘、性、相各宗,都承認(rèn)一切事物是生滅無常的,而且認(rèn)為是即生即滅迅速無常的。世間從沒有過任何固定的物體,可以從古到今,由此去彼。一切事物只是隨著時間隨生即滅,一刻不停地逝去。既沒有生而不滅的固定的物體,又怎么能夠從古到今,由此去彼而能遷流運(yùn)動呢?因此說,事物的存在只是生滅相續(xù)而沒有流轉(zhuǎn)往來。相續(xù)是
5、兩個事物的聯(lián)接,往來是一個物的從此至彼。往來之中并沒有往來者,運(yùn)動就是寂靜,這是《物不遷論》的中心思想。對此理論的論述,在“梵志一段故事”中最為顯明。所謂“徒知年往,不覺形隨”。“所謂有力者負(fù)之而趨,昧者不覺”。前一刻的事物不是后一時刻的事物,今年的我已不是去年的我;又如燈焰火微(火微,火的微粒子),前一秒鐘的火微不是后一秒鐘的火微。這就說明事物只是生滅相續(xù)并沒有往來流轉(zhuǎn),也未嘗往來運(yùn)動而只是“各性住于一世”。因此他說:“四象風(fēng)馳,璇璣電卷,得意毫微,雖速而不轉(zhuǎn)”。又主張:“不釋動以求靜”,因為“
6、去住雖殊其致一也”?! ∮纱宋覀冎?事物雖是生滅無常,但并沒有流動往來者;同時事物雖然沒有流動往來者,但并不妨礙它有生滅無常的現(xiàn)象。這就是僧肇對于俗諦事物的看法,也就是《物不遷論》的中心思想。若能抓住這一思想特點(diǎn),對于全論的了解是有幫助的?! ∥覀冏x古人的著作有兩種困難:一是文字的古老,二是意趣的難定。今為研究便利起見,將《物不遷論》試譯為語體文。并將自己對該論的理解略述如上。如有錯誤,希請指正?! ∫痪帕荒晔聦懹诒本┰囎g 當(dāng)生死交互代謝和寒暑更迭變遷之中,謂有事物流轉(zhuǎn)變動著,這是一般人
7、的常識。我以為并不如此。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放光般若經(jīng)》說:“事物無去無來,也沒有運(yùn)動轉(zhuǎn)變的。”所謂事物寂靜的理論,并不是離開變動去求寂靜,而是要求寂靜于變動之中。一定要求寂靜于變動之中,所以雖是變動著,卻同時是寂靜的;不離開變動去求寂靜,所以雖是寂靜的,卻同時在變動著?! ∵@樣,變動和寂靜(兩者間)雖未曾有異,而迷惑的人在認(rèn)識上卻截然不同。因此,(佛的)正確言論停滯在爭競的辯論上,真理隱屈于好異的情見中。所以,變動和寂靜的徹底道理在語言上是不容易說明的。為什么不容易說明呢?因為,談?wù)鎸嵕鸵`背
8、庸俗,順庸俗就要違反真實。違反真實,就要迷失事物的本性而不能自返;違背庸俗,便感覺語言枯淡而沒有滋味。因此,便使中等程度的人,將信將疑;程度更差的人,拍手譏笑,睬也不睬。和人最接近而不容易知道的,恐怕只有事物的真實性吧! 但是,我抑制不住自己,還是要就動和靜的關(guān)系上研究一番,盡管是不一定正確,姑且試探著作一些議論?! 兜佬邪闳艚?jīng)》說:“一切事物根本就沒有從什么地方來,也沒有到什么地方去。”《中觀論》說:“從方位來觀察知道他是正在去,但是去的人并沒有從一方位到另一方位?!边@都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