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齊桓晉文之事章》看孟子的論辯藝術

ID:7124406

大小:31.76 KB

頁數(shù):4頁

時間:2018-02-05

從《齊桓晉文之事章》看孟子的論辯藝術_第1頁
從《齊桓晉文之事章》看孟子的論辯藝術_第2頁
從《齊桓晉文之事章》看孟子的論辯藝術_第3頁
從《齊桓晉文之事章》看孟子的論辯藝術_第4頁
資源描述:

《從《齊桓晉文之事章》看孟子的論辯藝術》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從《齊桓晉文之事章》看孟子的論辯藝術從《齊桓晉文之事章》看孟子的論辯藝術縱觀《齊桓晉文之事章》此篇,此文系統(tǒng)而具體地闡述了“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仁民、富民、教民的仁政主張,孟子的“性善論”思想被體現(xiàn)地淋漓盡致。但除此之外,孟子的論辯藝術也是其中之一亮點,對話方式的辯論使人耳目一新。下面則將從三個方面分析此文中所體現(xiàn)的論辯藝術。一、投其所好,妙設機巧。論辯中極其忌諱的一點就是長驅直入,不顧對方的反感點在何處。這樣的話,將會使自身失去對話的主動性,整個對話的氣氛也將產(chǎn)生一種尷尬的氣氛,也不利于對話的繼續(xù)進行。孟子在《齊桓晉文之事章》中便十分注意到了這一點,本文意在宣揚王道,卻不直言王道

2、,而以齊宣王問齊桓晉文之事發(fā)端,引出孟子的一段立場鮮明的談話。孟子的答語既表明了對霸道的態(tài)度,又機智委婉地把談話引向王道。但下文又不正面談王道,而以“以羊易?!钡氖吕隙R宣王有不忍之心,具備行王道的基本條件,借此打開話題,鼓起齊宣王行王道、施仁政的信心和興趣。到齊宣王提出疑問之時,孟子仍不直說自己的仁政學說,而是以一系列比喻,說明齊宣王不行仁政非不能而是不為。要使齊王真正傾心王道,必須根除他心中以霸道得天下的大欲。對此,孟子明知齊宣王的大欲是什么,卻故意不直說,欲擒故縱,先說五種不足,才引出大欲。然后以緣木求魚和鄒與楚戰(zhàn),說明齊王之大欲的行不通和危害。到這里,已漸入尾聲,緊接孟子才

3、闡述自身的最終觀點,如此也水到渠成,另齊宣王心服口服。孟子從容不迫,由遠及近,步步巧設機關,使齊宣王不得不同意他講的道理。二、筆帶鋒芒,氣勢逼人。相比較孟子與齊宣王兩人在辯論中的氣場而言,齊宣王地位較為尊貴這點無可否認,但是,在氣場的大氣壓下,不得不說,孟子的氣勢更強,充滿這縱橫家的氣概,具有說服力與感染力。孟子的論辯多以事實為基礎,論辯起來有理有據(jù),而且有的放失,言必有中。孟子散文的氣勢與他個人的性格有關,出生與戰(zhàn)國的孟子,性情剛烈豪爽,潑辣直率,始終是一種傲岸不遜的氣度,保持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談起話來理直氣壯,剛柔相濟,詞鋒犀利。但本文不僅波瀾

4、起伏,氣勢磅礴,而且邏輯上十分嚴密,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表面上散漫無紀,實則始終圍繞“保民而王”這一中心論點,層次清晰地步步深入。如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痹唬骸巴踔笥傻寐勁c?”王笑而不言。若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痹唬骸翱傻寐勁c?”曰:“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曰:“楚人勝。”此處一連五個排比句蓄勢待發(fā),故意鋪開,烘托下文。由齊宣王的不忍之心推出他有行王道的基礎,進而論述不行王道是不為,而非不能。不為王道是因其心存霸欲,所以又力論霸道的不可行及其危害。至此,孟子才展開仁政藍圖,令齊王心動目眩,迫切希望實行王

5、道,于是孟子又向齊宣王說出了實行王道的具體措施。全文如滔滔江河,感情激越充沛,語言曉暢犀利,也給予了不同的感覺。三、巧譬連喻,寓理于形。孟子善用比喻與小故事,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深刻的作品淺顯化,整個作品形象化,也給了一定的趣味性。如,“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挾太山以超北海”“為長者折枝”“緣木求魚”“鄒人與楚人戰(zhàn)”等等,非常生動而又言簡意賅地說明了道理。孟子這些比喻,并非實際存在的事物,而是憑空造說,帶有寓言性和夸張性,卻并不給人虛假之感,而是更顯道理之真,情事之實。除此,孟子在闡明事理時,常常使用比喻這種手法可以使生動活潑,明白曉暢。據(jù)統(tǒng)

6、計,《孟子》全書二百六十章,使用了一百五十九個比喻,大大豐富了比喻這種手法?!洱R桓晉文之事章》此篇中,前后使用了多達八個比喻,如: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等。孟子設喻取譬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生動豐富,設喻不拘一格,有的是眼前景物;有的是書中杜撰;有的是當時的故事;有的夸張有的幽默;有的一語破的有的妙喻成串。善于論辯的孟子,給散文界留下了一大財富。他的巧譬連喻,他的妙設機巧,均在不同方面讓我們體會論辯的藝術所在,讓我們受益匪淺。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