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龐薰-中西融合繪畫藝術道路》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龐薰?中西融合繪畫藝術道路本文是寸月軒主人1997年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百年美術助教進修班學習時撰寫的結業(yè)論文。全文刊載于《美術觀察》1998年第8期第58頁至61頁,原題為《技寄于道藝以傳情--析龐薰?中西融合繪畫藝術道路》,發(fā)表時題為《龐薰?中西融合繪畫藝術道路》。此文得以發(fā)表應特別感謝我的導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李樹聲先生、薛永年先生和《美術觀察》美術學欄目主持黃遠林先生。一提起龐薰?的繪畫藝術,常被歸入現(xiàn)代主義藝術或裝飾繪畫藝術之列;雖有一部分學者談到龐薰?對中西藝術的融合,常專指其后期作品。筆者以為:就龐薰?整個繪畫藝術道路來看,他對中西繪畫的
2、融合自20年代留法時萌生,到40年代基本成熟,線索清晰,毋庸置疑。情況究竟如何?只要全面地剖析其繪畫藝術道路的發(fā)展、演進,答案自然水落石出。二首先,我們從其早期所受教育入手,來考察是哪些因素促使龐薰?接受現(xiàn)代主義繪畫的影響?龐薰?1906年6月20日(光緒32年4月29日)出生于常塾虞山鎮(zhèn)一個世家,1921年初考入一所教會學校--震旦大學⑴學習四年法文及醫(yī)學。1925年8月乘法輪“波爾加”號赴法留學。富足的家庭,嚴格的早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使龐薰?留法前對當時中國社會震蕩、藝術變革情況了解不多,無論是康有為的中國畫衰敝論,還是陳獨秀的美術革命對他基本上沒有產(chǎn)生
3、影響。赴法初期經(jīng)徐悲鴻介紹龐薰?入敘利恩研究所學習。眾所周知,徐悲鴻當年曾在此學習,為何他沒有象徐悲鴻等人選擇寫實主義藝術,而接受現(xiàn)代主義藝術的影響?事實上徐悲鴻赴法胸有成竹,不僅熟悉中國畫壇,對西方繪畫也有一定的了解。并抱有明確的目標。這已被眾多學者所論證。1917年徐悲鴻赴法前曾赴日考察。在各種流派中,中村不折、藤島武二及黑田清輝等以西方寫實技法表現(xiàn)東方文化題材的作品對徐悲鴻影響尤深(有學者認為其《田橫五百士》、《奚我后》即受此影響)。與徐悲鴻等人比較,龐薰?赴法則不然。他曾謙虛地說“我去法國學習時對西洋美術史知道得很少,其它文藝修養(yǎng)也很差,學習也不踏實。
4、所以到了巴黎既想學繪畫,又想學音樂,還想學文學,沒有一定的主張,浪費了很多時間。”⑵那時他對音樂的興趣很大甚至于超過了對繪畫的愛好,曾一度“想棄畫學音樂”⑶若不是有人勸他說:既學繪畫,又學音樂、文學不妥;若不是繼續(xù)學音樂就必須動手術――他的手指略短――很難說他會走上一條怎樣的藝術道路。后來即使他下決心放棄音樂專學繪畫,仍無法擺脫西方繪畫潮流的影響。用他自己的話說“象我這樣一個學畫青年,不受當時潮流影響是不可能的。有時我去盧浮爾博物館,坐在維納斯像前,一坐一兩個小時。面對這樣的雕像,我的心象被微風吹拂的湖面,清澈、安靜??墒钱斘易哌M另一些畫廊,我的心就著了火?!?/p>
5、⑷他認為藝術學習中,依靠老師教導只能占30%,自學可占30%,而在朋友間得到的益處最少也要占40%。1926年春,龐薰?在盧森堡公園畫風景時,一位波蘭人見他所用的顏色多數(shù)是從顏料瓶里擠出來直接使用,提出作為一個畫家,每一筆都應該自己在調(diào)色板上調(diào)出來。色彩最能表達畫家的感情,瓶子里擠出來的顏料不表達什么感情。從此以后,龐薰?始終根據(jù)這一原則作畫--每一筆顏色都自己在調(diào)色板上調(diào)配。青年畫家馬奈卡茨見龐薰?總在臨摹,提出用很多時間去臨摹是不值得的,盧浮爾那么多名畫臨得完嗎?即使臨摹了幾百張,臨得很象也只能學到一點技術。用筆去臨摹,不如用眼睛去看,用腦子去想。把它們的
6、優(yōu)點找出來,記在心里,以后就可以不受任何人影響,也不受任何畫派的約束畫出自己的風格來。這些對龐薰?早期的繪畫創(chuàng)作影響極大。值得一提的是1927年常玉⑸對他的影響。龐薰?原來計劃在敘利恩學習兩年,然后再去巴黎美術學校進修兩年,受到常玉的堅決反對。常玉勸他離開敘利恩去格朗歇米歐爾畫院。在巴黎潮流的影響下龐薰?一步步走向了現(xiàn)代主義藝術道路。然而,龐薰?雖然受到西方現(xiàn)代主義藝術的影響卻時常提醒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應該逐漸擺脫巴黎各種畫派的影響。他在為一位南錫女鋼琴家畫像時便用了中國畫的筆法,著意使人能看出是一個中國畫家的油畫?;貒?,一位權威評論家對他說,中國是有著優(yōu)秀藝
7、術傳統(tǒng)的。你回去學習十年,以后你來巴黎辦展覽,不請,我也幫你寫文章。這句話為龐薰?指明了從藝的方向,使他認識到從哪種土壤里長出的芽,也只能在同樣的土壤上生長、開花、結果!這是他對法國古典繪畫、現(xiàn)代繪畫進行比較、研究、探索、實踐后得出的??梢婟嬣?的中西融合藝術道路是在留法時萌生,且在留法時便進行了探索。如果說上述探索還是初步的嘗試,那末1930年回國后龐薰?埋首于中國畫畫史畫論畫作的研究則試圖更主動、深入地了解傳統(tǒng)。1932年發(fā)表于《藝術旬刊》上的《薰?隨筆》雖然是1930年的讀書雜感,卻反映出他的一些藝術觀點及追求。他寫道:“我國古今好的作品我們應該研究;世
8、界各國好的作品我們也應該研究,但是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