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立臨床驗方拾零論文

ID:26770453

大?。?0.50 KB

頁數(shù):5頁

時間:2018-11-29

王自立臨床驗方拾零論文_第1頁
王自立臨床驗方拾零論文_第2頁
王自立臨床驗方拾零論文_第3頁
王自立臨床驗方拾零論文_第4頁
王自立臨床驗方拾零論文_第5頁
資源描述:

《王自立臨床驗方拾零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王自立臨床驗方拾零論文..【關鍵詞】名醫(yī)經驗;王自立;中醫(yī)療法;運脾潤腸通便湯;運脾湯;導赤散;清氣飲子王自立系甘肅省中醫(yī)院首席主任醫(yī)師、甘肅省名中醫(y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學驗俱豐。吾有幸跟隨王師學習,收獲頗豐,現(xiàn)摘錄王師幾首臨床驗方介紹如下。1運脾潤腸通便湯案例1:患者,女,65歲,2007年6月13日初診。平素大便困難,需五六日一行,便質干結,嚴重時數(shù)十日一行,糞便干硬如羊屎。自覺乏力明顯,食后腹脹,..舌淡胖,苔白,脈沉。辨為脾虛便秘,治以健脾潤腸通便。方選健脾潤腸通便湯:黨參30g,白術30g,肉蓯蓉30

2、g,當歸15g,枳殼45g,厚樸15g,檳榔15g,砂仁10g,麥芽30g,郁李仁30g。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用。3劑后復診:自訴大便干結較前已明顯好轉,兩日一行,唯便時仍覺乏力,上方白術重用至60g,繼服7劑,患者大便已正常,隨訪半年無異常。按:便秘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患者常為此痛苦不堪。其病位雖在大腸,但與脾胃關系密切,脾胃運化失職,大腸傳導無力,糟粕內停,形成便秘。方中重用白術,同時配伍黨參益氣健脾潤腸,枳殼、砂仁行氣導滯、理氣寬中,當歸養(yǎng)血潤腸通便,肉蓯蓉、郁李仁助白術潤腸,麥芽和胃消滯,厚樸行氣寬中,檳

3、榔導滯下行。諸藥合用,攻補兼施,寓攻于守,使補無滯氣礙脾、攻無耗氣傷津之弊。臨證運用本方時須掌握患者多具有脾虛不運、氣機失暢的特點,且注意方中應加入理氣藥物。我們在臨床中治療本類病證白術最大量用至80g,枳殼最大量用至60g,但須注意患者體質不同,其用量宜各異。2運脾湯案例2:患者,女,45歲,2008年3月2日初診。患者素體虛弱,常自覺胸脘不舒,痞塞脹悶,稍稍多食即脹悶更甚,多次行胃鏡檢查均無明顯異常,舌淡胖,苔薄,脈弱。證屬脾胃虛弱。方選運脾湯:黨參15g,白術45g,佛手15g,枳殼30g,砂仁10g,石菖蒲1

4、5g,香附10g,麥芽15g,茯苓10g,仙鶴草30g。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用。7劑后復診,患者自訴脘悶不舒較前明顯好轉,效不更方,繼服3劑后諸癥消除。按:運脾湯由黨參、白術、茯苓、佛手、枳殼、麥芽、石菖蒲、仙鶴草組成,該方是王師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根據(jù)“健脾先運脾”、“脾以運為健,以運為補”而創(chuàng)立的。方中以黨參、白術健脾和胃;茯苓健脾滲濕;枳殼、佛手舒暢脾胃滯氣;枳殼理氣寬中、行氣消脹,與佛手合用則突出運脾調氣之力;石菖蒲芳香醒脾、化濕和胃;麥芽健脾化濕和中、寬腸下氣通便,醒脾補而不滯。諸藥合用,補氣以助運,調

5、氣以健運。其中枳殼為調氣運脾的關鍵藥物,根據(jù)脾運失健的程度有小運(10~15g)、中運(20~30g)、大運(35~60g)的區(qū)別,最大量可用至80g。而白術亦為不可或缺之藥,依據(jù)脾虛程度及便秘程度給藥,一般常用15~30g,中度可用至30~60g,最大量我們曾用至120g。3加減導赤散案例3:患者,女,35歲,2008年7月20日初診。主訴:尿頻、尿急、尿痛、小腹墜脹2d。尿檢示:白細胞+++,潛血++,蛋白+,膿細胞滿視野。舌質紅,苔黃根微膩,脈數(shù)。辨證為濕熱下注所致的淋證,治以清熱利濕。方選加減導赤散:生地黃1

6、0g,黃芩10g,淡竹葉10g,金銀花10g,連翹10g,石韋10g,紅藤10g,敗醬草30g,車前草15g,蒲公英30g,白茅根30g,小薊10g。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用。3d后復診:患者訴癥狀消失,尿檢示:白細胞0~1,紅細胞少許。守原方再進3劑,1周后隨訪,病情痊愈。按:加減導赤散是在導赤散去木通的基礎上加用金銀花、連翹組成。王師認為,肺為水之上源,主宣發(fā)肅降,有通調水道之功,肺氣宣暢則小便自利,故治療濕熱淋證時,從上焦心肺入手,清上達下,上源得清,水道自利,恢復膀胱的正常氣化功能。方中金銀花芳香疏散,善散

7、肺經熱邪,連翹入心肺二經,散上焦風熱,兩藥合用,起清上達下的作用,同時亦有提壺揭蓋之意;黃芩善清肺火;竹葉瀉心火,使心火下行,小便清利;生地黃養(yǎng)陰,同時防止清利太過而傷陰,涼血止血以防熱邪灼傷血絡。諸藥合用,清上源,行氣化,利水道。4清氣飲子案例4:患者,女,42歲,2008年6月18日初診。自訴感冒2周,曾用多種感冒藥及抗生素均無效?,F(xiàn)證:常覺鼻塞,頭身困重,肢節(jié)酸痛,精神差,乏力明顯,食納差,進食后亦覺腹脹,舌質淡,舌苔根膩,脈沉。辨證為外感夾濕,治以芳香化濕。方選清氣飲子:藿香10g,金銀花10g,連翹10g,

8、半夏10g,陳皮10g,茯苓10g,蟬蛻10g,紫蘇葉10g。每日1劑。5劑后復診,訴癥狀消失,自覺精神狀況較前明顯好轉,進食知味。按:濕為長夏主氣,加之現(xiàn)代人常飲食不節(jié),饑飽失常,貪食冷飲、火鍋等,均會造成脾胃功能損傷,濕從內生。外濕內濕合而為病,易致外感經久不愈,患者常表現(xiàn)為自覺周身困重,頭重如裹,脘悶,納呆,舌苔厚膩。王師認為“感冒久不愈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