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談網絡新詞中的認知隱喻》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淺談網絡新詞中的認知隱喻 [摘要]網絡新詞是指“網絡用語”,即多在網絡上流行的非正式語言。網絡新詞的產生多來源于人們對生活的經驗與感悟,與人們的認知活動密切相關,因而被大眾所接受。本文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出發(fā),以Lakoff和Johnson的認知隱喻理論為基礎,研究網絡新詞中的認知隱喻現象,旨在闡釋隱喻與詞語發(fā)展的關系,不僅加深了對認知隱喻概念的理解,也加強了對網絡新詞的認知?! 關鍵詞]網絡新詞;認知隱喻;詞語發(fā)展 網絡新詞是指“網絡用語”,即多在網絡上流行的非正式語言,多為諧音、錯別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詞。網絡新詞的產生多來源于人們對生活的經驗與感悟,與人們的認知活動密切相關
2、,因而被大眾所接受。新詞是指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新思維、新經歷、新問題等出現在書面語及口語中的表義明確、利于交際的詞匯,而網絡新詞是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正在源源不斷地注入我們生活的一個特殊的詞匯系統(tǒng)。 認知語言學的興起和發(fā)展為詞匯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認知語言學是一門以人類的思維為對象,重點研究人們是如何感知世界的。1980年,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一個全新的隱喻概念,即隱喻概念系統(tǒng)。隱喻概念是指存在于人們頭腦里的一種經過歸納后反映事物本質的隱喻表達方式,7它是人類重要的和基本的認知方式之一。Lakoff在其1980年出版的著作《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說到
3、,隱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不僅在語言中,在我們的思維和行動中都是如此。隱喻一直是認知語言學研究的重點,研究者認為隱喻是新詞來源的一種重要途徑?! ”疚膹恼J知語言學的角度出發(fā),以Lakoff和Johnson的認知隱喻理論為基礎,研究網絡新詞中的認知隱喻現象,旨在闡釋隱喻與詞語發(fā)展的關系,不僅加深了對認知隱喻概念的理解,也加強了對網絡新詞的認知?! ∫?、網絡新詞 1、網絡新詞的概念 新詞是指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新思維、新經歷、新問題等出現在書面語及口語中的表義明確、利于交際的詞匯。網絡新詞是指“網絡用語”,即多在網絡上流行的非正式語言,多為諧音、錯別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詞。網絡
4、新詞的產生多來源于人們對生活的經驗與感悟。網絡每天都能給我們帶來新鮮的資訊信息,作為網絡傳播工具的網絡語言也不斷地千變萬化,時常以新的面孔出現我們面前。人們思維快速飛躍,在已有的詞匯并不能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的需求的情況下,一些新詞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下應運而生。 2、網絡新詞的產生及構成 為了更好的適應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也為了更好的認知掌握不斷涌現的網絡新詞,以利用新詞為我們的生活更好的服務,我們有必要了解網絡新詞的產生機制。7 英語網絡新詞的產生通常通過以下幾種途徑:(1)賦予已有詞匯新的意義,這些詞匯大多是人們多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語,如VISIT(訪問網頁),bounce(退回
5、無法投遞的電子郵件);(2)給已有詞匯加上與網絡有關的前后綴,如E-LIFE(電子生活);(3)組合已有詞匯,如NETWORD(網蟲);(4)縮略與簡化,如U(YOU),yr(year)?! ∮⒄Z網絡新詞的構成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首字母縮寫詞,如ASAP(assoonaspossible);(2)縮短詞,如info(information),pls(please),CU(seeyou);(3)復合詞,如e-trade(電子貿易),firewall(防火墻)?! 《?、認知隱喻理論 Lakoff和Johnson(1980)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明確地提出,隱喻是一種思維方
6、式,是不可缺少的認知工具,存在于語言和人類的思想、行為中。隱喻是在主體的認知和推理作用下,將一個概念域映射到另一個概念域,這才使得語言具有隱喻性。對隱喻的生成和理解過程就是將始源域所具有的典型的、經驗性的、慣例性的意義映合到目標域的過程?! 鹘y(tǒng)的隱喻被認為僅僅是一種修辭手法而已,而認知語言學家認為隱喻是人類的一種認知手段,是人們將某一事物的經驗來理解另一事物的一種認知活動。隱喻的實質就是通過另一類事物來理解和體驗某一類事物。 隱喻涉及到源域和目標域兩個語義場的互動。隱喻的實質為跨域映射的認知活動,即將源域(sourcedomain)的經驗映射到目標域(target7domain
7、),從而達到對目標域的新認識。隱喻的依托是概念圖式。概念圖式源自人們的身體經驗,它作為識別模式,儲存于長時記憶中,反復作用于大量的經驗、感知,促使結構相似的物體和事件的概念形成。隱喻將某一認知域(現實世界中的具體事物或熟悉的東西,即源域)來投射到另一認知域(抽象的概念及事物,即目標域),這種認知特點讓人們更容易、更經濟地理解這個世界?! ≌J知語言學提倡經驗主義意義觀,認為意義來自于人與現實世界的互動的經驗。思維是想象的,對于不直接根植于經驗的概念抽象的并不是來源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