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內鏡下鼻腔淚囊造孔術的影像解剖和應用解剖學分析

鼻內鏡下鼻腔淚囊造孔術的影像解剖和應用解剖學分析

ID:33787050

大?。?5.76 MB

頁數:30頁

時間:2019-03-01

鼻內鏡下鼻腔淚囊造孔術的影像解剖和應用解剖學分析_第1頁
鼻內鏡下鼻腔淚囊造孔術的影像解剖和應用解剖學分析_第2頁
鼻內鏡下鼻腔淚囊造孔術的影像解剖和應用解剖學分析_第3頁
鼻內鏡下鼻腔淚囊造孔術的影像解剖和應用解剖學分析_第4頁
鼻內鏡下鼻腔淚囊造孔術的影像解剖和應用解剖學分析_第5頁
資源描述:

《鼻內鏡下鼻腔淚囊造孔術的影像解剖和應用解剖學分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山西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一章前言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鼻內窺鏡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以來,給鼻、眼等相關疾病的手術帶來了重大技術性突破,鼻內窺鏡下鼻腔淚囊造IiI術即是一重要例證。1989年Medonogh首先報道經鼻內窺鏡鼻腔淚囊造口術,1990年,Meston等人也相繼開展了此類手術。與傳統(tǒng)的鼻眼相關手術相比,鼻內窺鏡下手術治療淚道疾病,具有視野清晰直觀、準確精細、避免了面部的畸形和瘢痕等優(yōu)點,同時可對鼻腔內所致鼻淚管阻塞的病因進行處理。1993年以來,國內學者也相繼開展了此類手術,取得了較滿意的臨床療

2、效。淚囊、鼻淚管是位于眶、鼻骨之間,部位隱蔽,與鼻腔、鼻竇的毗鄰結構變異較大,是鼻竇內窺鏡手術的易損部位。因而,熟悉鼻淚管局部的解剖關系和手術中的準確定位是鼻內窺鏡手術成功的關鍵。既往淚囊、鼻淚管的解剖學研究僅限于該部位的單純解剖觀察和測量,解剖研究多為鼻淚管的長度、管徑和形態(tài)等的觀測,鼻淚管的應用解剖學研究也多為徑線的測量和部分夾角的側定。通過對上頜骨部分切除術的鼻淚管的定位研究發(fā)現(xiàn),淚囊窩與同側下鼻甲前端附著緣的連線與同側鼻淚管的縱向走行相近,而且鼻淚管的長度與上頜骨的高度呈正相關。通過對鼻竇內窺

3、鏡手術的視蹤導航技術的研究認為,局部的斷層解剖研究有助于淚囊、鼻淚管的準確定位和導航視蹤技術的引導,避免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00例印度人無損頭顱的研究測量發(fā)現(xiàn),左右側鼻淚管的長度差別無顯著性,鼻淚管的前后徑大于左右徑,而且鼻淚管的長度與外鼻的長度呈正相關:從文獻中鮮見結合鼻竇內窺鏡下手術特點進行應用解剖學的研究,對鼻淚管、淚囊及其鄰近的鼻腔、鼻竇結構的解剖變異和關系報道亦較少。本研究對鼻淚管與鼻丘、上頜竇口與鼻淚管的關系、鼻淚管的仰角等進行了研究、觀測。盡管CT、Mm技術在臨床上應用已久,針對鼻淚管、

4、淚囊的CT和M砒影像學研究不甚多見,以往的報道多為鼻淚管的軸位CT掃描的橫截面的觀察和測量。GroellR等通過對35例成年女性和36例成年男性頜面部軸位CT掃描進行了回顧性研究,從骨性鼻淚管的3個不同層面對左右鼻淚管的前后徑的測量,MenestrinaLE等對淚囊炎和鼻淚管阻塞患者的CT和M融的對比觀察分析,認為MⅪ對淚囊積液和囊腫的觀察有利,而CT掃描對骨性鼻淚管疾病的觀察則更方便。經軸位CT掃描圖像的冠狀和矢狀位重建的研究,認為淚道冠狀和矢狀圖像更有利于對淚道的解剖觀察和疾病的發(fā)現(xiàn)。為了能夠比較

5、全面的了解淚囊、鼻淚管的病變及其解剖變異的情況,尋求一條理想的鼻淚管的冠狀掃描基線對臨床手術的實施十分必要。本研究對鼻淚管所做的應用解剖以及CT影像與斷層解剖相結合的研究,不僅能為臨床手術提供一個快速便捷的手術路徑,而且為臨床上淚囊、鼻淚管的影像學檢查提供一條理想的掃描基線,有利于全面地觀察淚囊和鼻淚管的正常解剖結構和變異情況,提高影像檢查對臨床操作的直接指導意義,從而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減少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山西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二章材料和方法2.156側頭顱標本的應用解剖研究56側顱骨的應用解剖

6、學研究,隨機選取56側(左右各28側)經10%的福爾馬林溶液固定的無異常病損的國人成人正中矢狀位切開的尸頭,其中男性40側,女性16側。先用手術刀切斷并掀開下鼻甲前端附著處,暴露鼻淚管在下鼻道的開口,沿下鼻甲下端剖開鼻淚管的內側壁的骨性部分至淚囊與鼻淚管的交接處,分別觀察膜性鼻淚管的長度、走向,鼻淚管在下鼻道開口的位置、形態(tài),開口的大小及毗部關系。分別測量并記錄以下內容:(1)膜性鼻淚管的長度:自鼻淚管下口的上端到淚囊與鼻淚管交接處的長度(簡稱管長)。(2)鼻淚管上口的前后徑:淚囊與鼻淚管交接處管的前

7、后徑(簡稱上121徑)。(r3)鼻淚管中段的前后徑(簡稱中段徑)。(4)鼻淚管下口的管徑(簡稱下y至)(5)鼻淚管上口的內側壁厚(簡稱上121壁厚)。(6)鼻淚管中段的內側壁厚(簡稱中段壁厚)。(7)鼻淚管的仰角:以硬腭正中矢狀切面線為水平線,以前鼻棘為原點,分別測量與鼻淚管上口前后壁的夾角。(8)鼻淚管下口前端至前鼻棘的距離(簡稱口棘距)。(9)鼻淚管下12前端至下鼻甲前端附著處的距離(簡稱口甲距)。(10)上頜竇開1:3的前緣至鼻淚管后壁的距離(與硬腭平行)(簡稱竇口距)。f:1、卑淚管長軸在正中

8、矢狀位上的投影線與前鼻棘、額結節(jié)突出點的連線的夾角(簡稱夾角每一組數據均由三個不同的人或同一個人反復測量三次,取其平均值,后將所得的數值進行總結和統(tǒng)計分析,獲取相關數據。2.2鼻淚管的CT影像學研究應用日本公司生產的SHIMADZU型CT機,在120kv,100mA,2.8sec,280mAs,Level325.Width2000的條件下,對隨機選取的尸頭進行掃描,圖像經Sharp技術處理。根據我們測得的應用解剖數據的結果,冠狀掃描層面以額的最高點的骨性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