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7.雷電頌教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7.《雷電頌》教案教材來源:初中八年級《語文(下冊)》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內容來源:初中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主題:雷電頌課時:1課時授課對象:八年級學生設計者:葛穎/鞏義市市直第四初中八年級語文組目標確定的依據(jù)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1)“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加強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3)理解、分析人物,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2、教材分析:語文教學的最大成功就是引領學生進入到課文中,與課文中的人物心靈溝通;語文是有聲的文學,朗讀是詮釋語文的最好方式。朗讀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充分感受作品,而且還能將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的語言。如果說文字是一種心靈的創(chuàng)造,那么朗讀就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聆聽優(yōu)美真情的朗誦表演,感悟文字的真情傾訴,學生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了散文詩的主題和情感,陶醉其中,并且激發(fā)自己內心的真情共鳴和朗誦欲望?!独纂婍灐愤@篇課文運用呼告、反復、排比等多種修
3、辭手法來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達了強烈的愛憎情感。教學本課,朗讀是最好的教學手段。本課分析:本篇課文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第二單元是抒情文單元,所選的是散文詩,都是作者由尋常事物激起的心靈之聲;主題分析:《雷電頌》這篇課文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散文詩來教學,它是屈原這個人物的內心獨白。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詩,是“生之顫動,靈之喊叫”,波瀾壯闊,氣勢磅礴,撼動人心;寫法分析:這篇散文詩,想象瑰麗奇特,把屈原和風雪電融為一體,達到物我同化的境地,顯示了追求光明、毀滅一切黑暗的力量。象征的
4、表現(xiàn)手法,獨特的抒情方式,浪漫的語言風格使屈原的形象成為光明與正義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愛國者的形象。學情分析①學生反饋:《雷電頌》全篇是屈原的內心獨白,學生第一次接觸這樣的課文,對于屈原不顧一切呼喚風雷電的行為覺得不可思議、無法理解;其獨特的抒情方式、象征的表現(xiàn)手法、不凡的語言效果、深沉的思想情感,學生掌握、領會有一定難度,這時,老師可適當給學生介紹屈原的背景材料幫助學生理解,從而體會文章的感情;②學生需求:散文詩具有散文的形式美和詩歌的韻律美,八年級的學生青春浪漫,喜歡讀詩寫詩,老師應該把優(yōu)美的
5、詩篇呈現(xiàn)給他們,引領他們走向詩的國度;③學生不足:學生平時的朗讀很難真正投入自己真實的感情,朗讀不是在“讀書”而是在“念書”,無法融入到課文中去感悟人物情感,更難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了。目標:(1)朗讀課文,體味文章氣勢,感受情感律動。(2)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初步了解戲劇文學的特點——劇本主要靠語言、動作表現(xiàn)人物性格。(3)品味語言,理解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意,培養(yǎng)閱讀和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評價任務:1、針對目標1,聽一讀一賞一讀:讓學生在回環(huán)往復的讀書中,體悟、理解。2、針對目標2、3,設計兩個問題,
6、通過學生的有感情朗讀,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閱讀欣賞能力,形成朗讀、思維、說話多維交流。調動學生各種器官的感受,理解課文及人物。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有這樣一個人,他身材魁梧,一張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凝聚著萬般的憂愁,腰系博帶,佩陸離長劍,戴切云高冠,著雪白羅服。瑟瑟秋風下,踱步遠方,似行吟澤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二、介紹作者:郭沫若:原名開貞,現(xiàn)代著名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代表作:詩集《女神》;歷
7、史劇《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漸離》《南冠草》。介紹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戰(zhàn)國時楚國人。我國最早的愛國詩人。主要作品:《離騷》、《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問》等,收在西漢劉向輯集的《楚辭》里。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lián)齊抗秦。卻被張儀、南后之流卑鄙地陷害,連遭放逐。在含冤莫白的情形下,仍然關注祖國和人民。后楚國首都郢為秦兵所破,自投汩羅江而死。他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愛國詩人。三、介紹背景《雷電頌》選自歷史劇《屈原》。寫于1942年1月,這時正
8、值抗日戰(zhàn)爭的相持階段,也是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最黑暗的時候。蔣介石集團消極抗日,并發(fā)動“皖南事變”,屠殺愛國抗戰(zhàn)的軍民,掀起反共的高潮。面對這樣的政治現(xiàn)實,郭沫若創(chuàng)作《屈原》,以鞭撻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tǒng)治。借歷史上的屈原的悲劇,展示了現(xiàn)實世界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愛國與賣國的尖銳、激烈的斗爭,起了“借古諷今”的作用?!肚啡珓》譃槲迥唬骸伴夙灐?--“受誣”---“招魂”---“被囚”---“雷電頌”課文節(jié)選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場,是全劇的高潮。第五幕展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