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談課改中英語教師角色的轉變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淺談課改中英語教師角色的轉變論文目前,我國正處在新的教育改革中,身處21世紀,我們的教育將向何去處?從根本意義上說,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的改革,課程的關鍵在于教師。在此,提出了課程改革教師角色轉變的研究,旨在與同仁進行共同目前,我國正處在新的教育改革中,身處21世紀,我們的教育將向何去處?從根本意義上說,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的改革,課程的關鍵在于教師。在此,提出了課程改革教師角色轉變的研究,旨在與同仁進行共同研究。社會在不斷變革,必然要求教育不斷變革。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題。綜觀中外教育改革,無不是把課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把
2、課程作為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關鍵來加以改革和建設。因為教育目標都要依靠課程來實現(xiàn)。課程集中體現(xiàn)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是實施培養(yǎng)目標的藍圖,是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最主要的依據(jù)。課程可分為預期課程、實施課程和實現(xiàn)課程三種。預期課程是有國家政府部門和教育專家們制訂的,而實施課程是教師根據(jù)自己對預期課程的理解和自己的主觀愿望所決定的。由此可知,預期課程設計得再理想,如果教師不能按要求去實施,那么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诖?,對教師角色的正確定位及教師角色的轉變進行探究,在時代的浪潮中,正如鎮(zhèn)舟之石,其意義是重大的。課程改革中教師角色將發(fā)生
3、重大轉變:1.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在新課程實施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由傳統(tǒng)的接受式向探究式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轉變,教師要有更大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來面對他們的工作,教師作為促進者,其角色行為變現(xiàn)為:幫助學生確定適當?shù)膶W習目標,并確認和協(xié)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fā)展能力;創(chuàng)造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松的課堂氣氛;與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
4、情感體驗和成功喜悅;和學生一道尋找道理;能夠承認過失和錯誤。2.教師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發(fā)展的引導者新課程要求教師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導者上,因為學生素質的形成,是一個主體的建構過程,不是在整齊劃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教師要尊重差異性,尊重多樣性,尊重創(chuàng)造性。作為引導者,教師要有如下的一些角色行為:教師要記住的職責是教育所有的學生,因而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力。教師要慎重地運用學生原有的鑒定和介紹材料,對來自周圍人對一個學生的評價加以研究地采納,對學生不能形成先入為主的成見。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公開地評價學生學習
5、的過程和結果。在實施獎勵時,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不可有不同對待。要常常了解學生意見,看看他們是否察覺到了教師在期望上的偏差,隨時審視,隨時修正。3.教師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轉向“平等關系中的首席者”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關系中的首席者”。在新課程中,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zhí)行課程計劃(方案)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fā)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
6、程變成一種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在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由三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chǎn)生的新知識。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tǒng)課堂的局面,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活動產(chǎn)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必然導致師生關系的改變,使教師長期以來高高在上“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地位發(fā)生變化,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我們知道,教師作為知識授業(yè)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與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師唯一的角色
7、。4.教師由傳授知識的主宰者轉化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就是機械的重復訓練,由教師主宰整個課堂,而新的課程強調,教師在教學中應在觀察、傾聽和交流中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與學生一起分享感情與認識。分享是雙向的溝通,彼此的給予,共同的擁有。教育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一起分享人類千百年來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的過程、分享師生各自的生活經(jīng)驗和價值觀的過程。分享意味著教師更多的展示,而不是灌輸;是引領而不是強制;是平等的給予,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施舍。教師要走進兒童的世界,學會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分享孩子們的喜怒哀樂,欣賞孩子們的“
8、閃光”之處,從孩子們的單純中獲得滿足、愉悅和歡樂。綜上所述,在課程不斷深入的今天,中學教師及早認識未來教育中,社會對教師角色的期望,做好角色轉變,將有利于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有利于確保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