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談初中魯迅作品的教學》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淺談初中魯迅作品的教學魯迅的作品中充滿了堅初的戰(zhàn)斗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對于中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感悟,把握魯迅精神,與文化大師進行對話,是充盈學生精神世界的文化大餐之一,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真摯的充滿人性的品格。對于當下的中學生語文學習來說,魯迅作品有利于學生閱讀、反思,有利于寫作能力的提高和藝術品味的涵養(yǎng);對未來的發(fā)展來說,學生能通過魯迅作品了解歷史、社會和人生,感受社會的變化和語言的聲音。初中語文課本共收錄了魯迅的9篇文章:其中有兩篇選自《野草》(《風箏》《雪》),三篇選自《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
2、與》《藤野先生》),三篇選自《吶喊》(《社戲》《故鄉(xiāng)》《孔乙己》),一篇選自《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其中閱讀課文(除了文言文、詩歌、寫作之外的課文)總數(shù)為108篇,魯迅作品約占7%。從這個比例來看,魯迅作品可算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頭戲,直接影響著中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從作品的體裁上看,幾乎涉及魯迅創(chuàng)作的所有方面??梢?,魯迅的作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價值與地位。為了更好地挖掘魯迅作品的深層文化意蘊與感受作品當中的詩意,魯迅作品一般在中學語文課上是精讀課文,是屬于閱讀教學。根據(jù)新課程
3、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必須強調(diào)和協(xié)調(diào)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中學語文課堂孜孜以求的魯迅作品教學目標包括:領略有意味的表現(xiàn)形式和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于魯迅作品,茅盾評論說:“在中國文壇上,魯迅君常常是創(chuàng)造新形式的先鋒。”這些“新形式”,除了獨特的敘事方式外,當然還包括他特有的語言風格。其語言結構的繁復、修飾語的疊加、標點符號的活用,都是同時代作家所不可比擬的。這一點在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諸多篇目中,都能感受得到。例如,《故鄉(xiāng)》中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話語方式的對照
4、,《孔乙己》中孔乙己表現(xiàn)出來的失語癥等等。這一表現(xiàn)形式就是要廣大教師帶領學生去感受的。而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是由于魯迅作品作為文學作品,要讓學生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說出這些體驗,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且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然而與此同時,中學語文課堂上魯迅作品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大體上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一)分析的太瑣碎使學生失去興趣任何課程的學習都離不開知識的學習,中學魯迅作品的學習也不例外。面對魯迅作品,許多老師所做的依然只是語言教學工作,呈現(xiàn)給學生的課堂體系是語言化或文章化的。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
5、一句話或某一詞語反復推敲,不厭其煩,造成教師講得口若懸河,學生聽得暈暈乎乎的現(xiàn)象,致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事實上閱讀理解文本需要解讀能力,浸入文本需要鑒賞能力,與文本對話需要整合能力,闡釋文本需要邏輯能力。而分析太瑣碎,對知識能力目標是一種違背。(二)片面的處理教材影響學生能力的提高一篇課文,如果教師講得太少,學生總覺得心里空空的,而教師們呢?倘若不把課文分析得透徹,似乎也覺得不放心。于是乎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就成為理所當然。由于擔心學生讀不透魯迅作品,每一篇文章幾乎是以老師靜態(tài)的“講”完全取代了學生生動活潑
6、的自主體驗和多元理解,根本無法在課堂上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教學,教師像大鳥一樣將食物嚼細,再喂給嗷嗷待哺的小鳥們。粗看是教師對學生寵愛有加,生怕食物有塊骨頭,刺壞了學生的喉管;細想?yún)s是教師的粗淺疏漏:最有營養(yǎng)價值的部分早在嚼細的過程中流失了,吞食了殘渣的學生能得到什么?而且每篇課文教師都滔滔不絕的講析,日復一日,學生們都在教師的大包大攬中學習,久而久之,關于語文的視覺、聽覺和思維都變得不敏銳甚至是遲鈍了。在這種依賴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也容易養(yǎng)成一種惰性:就是讀書時,不求甚解和懶于思考。(三)主題的落后導致學生
7、體驗情感而不得理論上教學目標應該鎖定在引領學生親近魯迅,愛戴魯迅,激發(fā)對魯迅這個人的興趣。目標不高,但教學實踐卻很難達到這個目標。這正是由于傳統(tǒng)的中學魯迅作品教學存在著一個不易察覺、而又根深蒂固的弊端,就是相信課文中的意義是作者早就賦予的、永恒不變的。而所謂的理解課文,就是幫助學生找到一種方法去挖掘這己經(jīng)存在的意義。《孔乙己》這篇課文,己經(jīng)讀了幾代人,幾十年過去了,人們一直遵從教參的說法,把孔乙己看成是科舉制度的犧牲品。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從其自身找原因,也不難發(fā)現(xiàn)其缺乏適應生存的能力也是其不幸的原因之一,由
8、此獲得一個啟示:學會生存,這樣的見解也許更有見地、更貼近生活。若是不能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體驗不了情感,那要親近愛戴魯迅便很難。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識到在現(xiàn)今中學魯迅作品教學中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而魯迅作品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對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人格的養(yǎng)成,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對于中學魯迅作品教學提出以下設想,拋磚引玉。、教師要提升自身素養(yǎng),有足夠的文化積累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