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易學家王申子易學哲學初探

元代易學家王申子易學哲學初探

ID:32288850

大小:7.57 MB

頁數(shù):133頁

時間:2019-02-02

元代易學家王申子易學哲學初探_第1頁
元代易學家王申子易學哲學初探_第2頁
元代易學家王申子易學哲學初探_第3頁
元代易學家王申子易學哲學初探_第4頁
元代易學家王申子易學哲學初探_第5頁
資源描述:

《元代易學家王申子易學哲學初探》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_●●l-■●●—__●——__●_●—●—●——-●-●●l______E!_●_____●_____—_置-●__________●_I——●_●●_●■示。這是“體"的層面;其次是圣人契會《易》中所朗顯的“理’’,用此參贊天下。這是用的層面。王氏<大易緝說》的邏輯也大致準此,其前二卷圖書之學,所揭示的主要就是第一個層面,即描述了圣人依據(jù)河圖洛書而畫卦,從而使“理一得以備包于《易》的過程。在其圖書之學之后,是對《周易》經(jīng)傳的注釋,主要開顯的是第二個層面,即圣人用易以參贊天下的層面。王申子的圖書之學中很有特色的是:他描述圣人依

2、據(jù)《河圖》而畫先天八卦;錯綜《河圖》和《洛書》來畫后天八卦,其目的是為了解決為何先后天卦位是如此排列而移易不得。這是千百年來未了的公案。王申子推演的方式自得于心,與宋元諸儒皆有不同,不但巧妙而且基本能夠做到邏輯自足。并且,王氏的圖書之學并非僅僅局限于象數(shù)推演,而是自始至終有一個“太極"貫穿其中,其象數(shù)的推演實質上是作為太極之“理"生化萬物的符示和表征。王氏在象數(shù)推演中無時無刻沒有太極的作用,無時無刻不在凸顯太極之理“生生’’之意。王氏在對《周易》經(jīng)傳的逐句詮解,主要是在理學的視野之下,進一步解讀“理”在不同的情狀和時位之下的發(fā)用流行。主要目的是要在紛

3、紜復雜的現(xiàn)世人生各種時遇之下,挺立起生命的主體性,為人自身的生命提供適切的安頓。這一目的與中國儒家的一貫傳統(tǒng)并無二致。王申子在其中討論了理學的系列重要范疇和命題。包括無極、太極、無極而太極、理氣、動靜等有關本體論的范疇和命題,理、性、命、中正仁義等有關心性論的范疇,理欲、知行、誠敬等工夫論范疇。在這些范疇的討論中,王申子在遠承孔孟傳統(tǒng)、近承理學傳統(tǒng)的基礎上多有獨到的見解。在本體論上,他反對朱子將無極與太極指稱一事的觀點,而將無極和太極分開,以無極指稱純然之“理";太極作為理氣渾淪的存在出現(xiàn),又由于他的《圖》{:書》之學知識背景,太極主要被解讀為“理氣

4、象數(shù)渾然未分”的存在。而關于無極而太極,王申子又將它表述為“有生于無",表現(xiàn)出鮮明的儒道合流的色彩。在理氣關系上,王申子不反對朱子理氣不可分的觀點,但反對朱子理氣之間所謂“附著"和“掛搭"的相互外在的統(tǒng)一,而主張理氣的渾淪。同時他也反對陸九淵將理融于心的觀點,而以“無極"之理為虛靜不動卻感應無窮的外在于我的存在。雖然王申子并未指出理氣以何種方式“渾淪"一體,但是從其表述中大致可以看到后世羅欽順、吳廷翰以“理"為“氣”之條理的影子,其不同于明代“氣"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一元論的地方僅僅是他將“氣一之條理抽象出來,凌駕于“氣一上,作為宇宙的終極根據(jù)。關于

5、理、性、命,王申子主要繼承了程朱的觀點,將性與理氣,性與中正仁義統(tǒng)一起來,將命和天命之性、氣質之性結合起來討論。但王申子并沒有實際提到“天命之性”或“氣質之性"。其“性’’說趨于陸九淵心學一派,多言與“理"合一的天命之性,并認為此性即中正仁義之道。對于所謂氣質之性,王申子很少談到。但是與陸氏不同之處是,王氏并沒有完全否定氣稟之清濁對人性物性之影響,只是很少提及而已。王申子還基于對“命"兩種向度的體認,提出“修德俟命’’的觀點。這一識見是對孔子“盡人事以待天時一的自覺繼承,揭顯了大易“德性優(yōu)位"的傳統(tǒng)理念。在修養(yǎng)工夫論上,王申子主張存理去欲而變化氣質,

6、通過作戒慎恐懼、清明本心、誠敬專一的工夫,以達致圣人之境。其中王申子對“主靜”和“居敬"的體認,還有所謂“覺即是復’’的觀點,都是由宋到明理學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尤其是“覺即是復’’的觀點可以視為開啟了王陽明知行合一說的先河,同時也表明王申子思想向心學的趨近。另外,結合目前比較熱門的中國詮釋學的重建問題,可以看到王氏的易學詮釋體系不僅擁有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解釋的眾多形式,而且從西方詮釋學的視野來看,:也具有將“追尋原意"和“視域融合"兩種詮釋路向自覺整合的傾向。其易學詮釋學對當代詮釋學的最大價值是他的極為理性的中庸之道,也即他非常適度又不失個人色彩的對眾多

7、解釋者的解釋做折中與調和,這其實提供了一條適切的安頓解釋者“歷史性’’的有效途徑,與如今一些詮釋學者的看法不謀而合。這會對建立中國的經(jīng)典詮釋學起到有意義的借鑒作用。本文的研究方法有兩點,一是注意理清王申子易學思想在易學史上的傳承脈絡。也即考察王申子學說從何而來,對后世易學有何影響,從而對王申子的易學在易學史上和理學史上的地位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所以,基本上在討論任何一個王申子的觀點的時候,都會對這一觀點的淵源做一個縱向的回顧,有時伴隨著橫向的與同時代易學學說的比較。二是,注意王申子易學的個人色彩??疾焱跎曜拥膶σ讓W諸范疇的理解與正統(tǒng)理學有何不同,這些不

8、同又有什么樣的個人、歷史、地域以及學術根源。所以本文部分引入當代詮釋學的理論,對王氏的學說加以歷山東大學博士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