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反思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經典散文,語文課本幾經變異,這篇課文仍然被編排進來,可見它的魅力,并且它也是我初中時代就很喜歡的一篇課文。雖然總體看,教學效果還不錯,但是,教完了之后,發(fā)現許多環(huán)節(jié)還沒有盡善盡美,按捺不住自己的沖動,要把反思寫一寫,希望對以后的教學有所幫助,也希望在教學之路上能夠鉆研得更深入。1、反思備課一直以來,我的備課十分認真,這節(jié)課也一樣,我把知識點備得十分詳盡,按照課文的組織順序,從作者、題目、體裁、選自篇目入手,一滴不漏地進行講解。由于課文寫的十分吸引人,所以學生也十分愛學,剛講完時
2、覺得還不錯,可是課后在回顧時就發(fā)現了問題,因為剛開學,小組合作探究我利用地不好,有些應該交給學生解決地問題,我卻沒有放手。比如:第二段的寫景為什么吸引人,從這你覺得魯迅先生什么地方值得你學習。另外,我不知道其他老師怎么處理長媽媽講的故事的,我是一語帶過的。在研究學情上,我忽略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薄弱,尤其是剛開學,有些同學還沒有從假期的懶散中調整過來,以至于字詞夯的不實。總之,深刻地鉆研一節(jié)課,發(fā)現了許多可以改進的內容,這其中有很多都源于備課時的考慮欠周到。2、反思教學目標我的教學目標是這樣設計的: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學習對比寫法,理解
3、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文章寫景的方法;對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這個目標符合單元教學目標,注重了知識的學習,但是,經過反思和課后閱讀發(fā)現,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主要記述了作者童年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于忘懷的人和事,抒發(fā)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批判的成分和目的不明顯,所以,教學目標定位“對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并不合適,最后我把它改成了對私塾教育稍有不滿。3、反思學情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序和認知水平,要切實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在本節(jié)課中,詞語的字音和字形這個問題上,我犯的錯誤就是沒有考慮到學情,應把對詞語的掌握加
4、入教學目標。課后我做了補充,分別在練習本和練習冊上聽寫了本課字詞,巡視中發(fā)現好多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好像放了一個假就忘記了怎么寫字了。4、反思組織教學在組織教學中,我的這節(jié)課最大的缺陷就是沒有發(fā)揮小組的力量解決問題,雖有師生互動,可是學生互動就太少了,以后要改正。5、反思教法、學法的設計我的教學,沒有真正做到放手讓課堂變成學生的課堂,如果在教法上下功夫,完全可以還課堂給學生,是我怕影響教學進度,不敢放手。另外,在教學中,我把對比的寫法割裂開了,沒有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現在想來,在設置前置性作業(yè)時,應該這樣設計,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景色有何不同,
5、那里的人物有何不同,作者對此的情感又有何不同,而我在教學中是講完了百草園、講過渡段,再講三味書屋,這樣對比的意味就不突出了。6、反思課堂提問課堂提問出現了下列誤區(qū):(1)、表面熱鬧、一問一答,美名曰:師生互動。新課程改革強調教育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同時,觀察并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fā)現并解決了什么問題。通過這種反思,使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節(jié)奏和教學行為。在講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我們要求找出和分析“雪中捕鳥”一段的動詞,這時,師生一問
6、一答,課堂氣氛表面上很熱烈,但教學效果卻不理想。這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上不能發(fā)揮教育機智,而是僵化地照搬教案,忽視了學生的主動發(fā)展。課堂上的問答也只是限于幾個學生,對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理念理解得不透。。(2)、提問只關注結果,忽視對規(guī)律的揭示。如只關注答案“是什么”、“對不對”、“是不是”等,很少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3)、提問的語言不簡潔,愛重復。那么,我的教學就沒有優(yōu)點嗎?不是的,在作業(yè)的設計上,我分別布置學生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的句式寫景,用一連串動詞寫事,用我和魯迅比童年寫童年趣事。這些作業(yè)效果還是不錯的??傊还?jié)課下來,靜心
7、沉思,發(fā)現這節(jié)課有收獲,有失誤,方法上有改進,我想,只要我及時記錄,及時總結,就能在再教時有些創(chuàng)新,久而久之,我的教學水平就會有一個大的提高。我的素質必然得到提升,教學效果也就必然得到提高。在新一輪課程改革過程中,進行反思性教學,看來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