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新生兒鎖骨骨折的產科原因分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新生兒鎖骨骨折的產科原因分析鄺素芳(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勒流醫(yī)院婦產科,廣東佛山528322)摘要目的探討新生兒鎖骨骨折發(fā)生率,高危因素和防治。方法對2000年1月~2005年8月在我科經陰道分娩的10例新生兒鎖骨骨折進行回顧分析,探討其發(fā)生的原因,采取措施,盡可能避免發(fā)生,減少新生兒家長的精神和經濟負擔。結果3920例陰道分娩新生兒中有10例發(fā)生鎖骨骨折,發(fā)生率為0.3%,6例是在入愛嬰區(qū)得到診斷。2例在給嬰兒洗澡時發(fā)生的,2例是出院后發(fā)現的。新生兒鎖骨骨折的高危因素有:高出生體重、持續(xù)性枕橫位和枕后位,第
2、二產程停滯、產鉗助產,骨折多數發(fā)生在右鎖骨,7例骨折發(fā)生在前肩,可能與胎兒通過骨盆出口時助產者過度壓前和抬后前,使胎兒肩受母親恥骨聯合的擠壓有關。關鍵詞嬰兒;新生;鎖骨;骨折中圖分類號:R722.14-1文獻標識碼:A2隨著圍產醫(yī)學的發(fā)展,高危妊娠的產前管理和陰道分娩中助產技術的提高,及近10多年來,因難產使用產鉗助產術和臀位牽引術多已被剖宮產替代,使嚴重的新生兒顱腦產傷明顯減少。但心生惡鎖骨骨折的發(fā)生率,尤其是順產兒鎖骨骨折的發(fā)生率有增加的趨勢,已經成為新生兒產傷中值得關注的問題。由于新生兒鎖骨骨折的癥狀
3、和體征常不明顯,臨床上往往被忽略。雖然絕大多數新生兒鎖骨股這個愈合滿意,預后良好,但個別患兒也可以出現嚴重并發(fā)癥,應引起重視。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2000年1月~2005年8月,在我院足月分娩者共有4610例,其中陰道分娩3920例(側切產鉗助產30例,側切自然分娩2860例,自然分娩1030例),新生兒鎖骨骨折10例,占陰道分娩的0.3%。發(fā)生鎖骨骨折的10例產婦中,年齡26~32歲,孕周37周-41+3周,新生兒體重2600g-3000g2例、3000g-3500g2例、3500g-4000g3
4、例、大于4000g3例。10例中,7例是側切自然分娩,3例是側切產鉗助產。會陰側切指征為胎兒窘迫6例,急產1例(總產程1時15分),第二產程延長2例,持續(xù)性枕橫位一例,臍帶繞頸2例。1.2新生兒情況。新生兒阿氏評分均≥9分,10例鎖骨骨折中,3例是給新生兒洗澡時,發(fā)現新生兒患側活動受限,經過X線片證實;4例是分娩后發(fā)現的,3例是出現后因其他疾病檢查時發(fā)現的,右側鎖骨骨折7例(均為左枕前位),左側鎖骨骨折3例(均為右枕前位)。骨折部位為橫斷性骨折,3例有移位,均經X線拍片證實。其中1例出現氣胸(可能與肋骨斷端
5、刺破胸膜有關,該病例一周后復查胸片時氣胸已消失)。2討論2.1病因。新生兒鎖骨骨折是新生兒產傷性骨折最常見的一種。一般認為與分娩的產式及產程有關。10例病例中第二產程延長行助產術者占30%,體重大于3500g者30%而自然順產的占40%。這10例病例表明,分娩過程胎位的異常以及產程過長而采取的助產術造成鎖骨骨折的主要原因,因此產科醫(yī)務人員在產前應準確判斷胎位,在助產過程中應采取妥當的助產方式,切忌操作粗暴,以減少新生兒鎖骨骨折的發(fā)生。2.2另外,還有報道,鎖骨骨折與下列因素有關:母親年齡增大,鎖骨骨折明顯增
6、多,可能與產道順應性減退有關:新生兒體重2000g-3000g,鎖骨骨折明顯增多,出生體重小于2000g因受壓力小,而大于3000g者皮下脂肪豐滿堅韌骨折較少;轉位娩出者明顯增多顯然與強力壓迫有關。22.3從X線影像學上分析,鎖骨骨折發(fā)生的部位與鎖骨的發(fā)育生長過程有關,因為鎖骨(長骨)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通常是以內、中、外三個骨化中心逐步向兩側生成的,故鎖骨的外1/3處以及內1/3處的鎖骨兩個相對薄弱部位,骨折大多發(fā)生在這兩處。因此在放射診斷過程,對新生兒生產史異常且鎖骨走向形態(tài)異常者,應高度重視,以避免對新生
7、兒鎖骨骨折的漏診。3新生兒鎖骨骨折的預防和治療,護理新生兒鎖骨骨折確診后一半無需特殊處理,應注意哺乳姿勢和體位,讓患兒平臥,避免患側受壓,采用抱球式或健側側臥式姿勢哺乳,洗澡護理時盡可能使患側肢體少活動,不需做局部固定等特殊治療。隨訪10例,無1例出現臂叢神經或肺部損傷,也無1例留下后遺癥和永久性畸形。但有個別人認為:可用酒精拭擦患側腋窩開墊以紗布或棉墊,將上臂與胸壁用繃帶松包扎固定或繃帶放“8”字固定,7-10天拆除。參考文獻1曹澤毅主編。中華婦產科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9032華善增主編。婦幼
8、保健學,第一版,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19991,309~3103Robertssw,HernandezC,maberryMc,etal.obstetriccla-vicularfracture:theenigmaofnormolbirthobstetandeiynecol,1995,86:978-9814ChezRA.CarlanS,GreenbergSL,al.Fracturedclavicleisanu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