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理學教育思想及實踐

朱熹的理學教育思想及實踐

ID:6558927

大?。?6.00 KB

頁數(shù):9頁

時間:2018-01-17

朱熹的理學教育思想及實踐_第1頁
朱熹的理學教育思想及實踐_第2頁
朱熹的理學教育思想及實踐_第3頁
朱熹的理學教育思想及實踐_第4頁
朱熹的理學教育思想及實踐_第5頁
資源描述:

《朱熹的理學教育思想及實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朱熹的理學教育思想及實踐  一、生平和教育活動 朱熹(1130一1200年),字元晦,后改為仲晦,號晦庵。祖籍婺源(現(xiàn)江西婺源縣),出生在福建南劍(今南平)尤溪縣。他18歲中舉人,19歲登進士,從此走上仕途。曾先后任泉州同安縣主簿、知江西南康軍、提舉浙東常平茶鹽、知漳州、知潭州等地方官。紹熙五年(1194年)八月,朱熹已65歲,被任命為煥章閣待制兼侍講,為寧宗皇帝迸講《大學》。但僅40天即被罷免,從此結束了坎坷不平的仕途生涯?! ≈祆湟簧饕菑氖聦W術研究和教育活動。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繼承和發(fā)展了二程學說,成為南宋理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時,他又是一位大教

2、育家,畢生講學活動不斷。他曾長期在福建崇安武夷山“寒泉精舍”、“武夷精舍”授徒講學。紹熙二年(1191年),他由崇安遷居建陽考亭,建“竹林精舍”,聚徒講學。紹熙五年(1194年),由于學生人數(shù)增多,他擴建精舍,并改名為“滄洲精舍”,表示“永棄人間事,吾道付滄洲”的志向。即使在為官從政期間,他每到一地,也不忘設學育才,并親自講學。他在任同安縣主簿時,從選擇俊秀之民為學生,訪求名士為教師,親自講授圣賢修己治人之道這三個方面整頓縣學,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知南康軍時,主持修復白鹿洞書院,直接參與書院的組織管理,派人四處搜尋、購置圖書典籍,親臨講學,而且還親自擬訂了著名

3、的《白鹿洞書院揭示》,成為南宋以后書院和各地方官學共同遵守的學規(guī)。在知漳州時,仍“時詣學校訓誘諸生”。知潭州時,除熱心提倡州、縣學外,他又主持修復岳麓書院,親自規(guī)制擘畫,擴建校舍,增加學田,還利用晚上從政之暇,親臨書院,教誨諸生。  朱熹一生還編撰了多種教材。例如,他與呂祖謙在淳熙二年(1175年)合作編成的《近思錄》一書,精選了周敦頤、張載、二程的語錄622條,分成14卷,是學習理學的重要入門書。又如,他于淳熙十四年編成的《小學》一書,輯錄了"古圣先賢"的言行,共6卷,分內(nèi)、外兩篇。內(nèi)篇四:《立教》、《明倫》、《敬身》、《稽古》,外篇二:《嘉言》、《善行》

4、,是中國封建時代頗有影響的蒙學教材。當然影響最深廣、最重要的是《四書章句集注》(簡稱《四書集注》或《四書》),包括《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和《孟子集注》。其中《論語集注》和《孟子集注》于淳熙四年編成,《大學章句》和《中庸章句》早已撰成,直至淳熙十六年才改定。朱熹知漳州時,于紹熙元年(1190年)首次刊刻?!端臅分瑥拇舜_立。《四書集注》刊印之后,不久就風行天下。元朝皇慶二年(1313年),規(guī)定科舉考試以《四書集注》取士,從此,《四書集注》成為科舉考試的標準答案和各級學校必讀的教科書,其地位甚至高于《五經(jīng)》,影響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教育長達數(shù)

5、百年之久?! ≈祆湓陂L期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的學生多達幾千人。其中有名可查者即有378人。他的著述浩瀚,除《資治通鑒綱目》、《伊洛淵源錄》、《四書集注》等20多種專著外,有《朱文公文集》、《續(xù)集》、《別集》,三種共計121卷,《朱子語類》140卷。主要教育著作有《大學章句序》、《白鹿洞書院揭示》、《學校貢舉私議》、《讀書之要》、《童蒙須知》等。 二、理學教育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 1.關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朱熹重視教育對于改變?nèi)诵缘闹匾饔?。他從“理”一元論的客觀唯心主義思想出發(fā)來解釋人性論,提出了人性就是“理”,就是“仁、義、禮、智”封建道德規(guī)范的觀點。他說:“

6、性只是理,以其在人所稟,故謂之性”?!吨煳墓募肪砦迨拧!  ∮终f:“性者人之所受乎天者,其體則不過仁、義、禮、智之理而已。”《朱子四書或問》卷十四?!  ∵@里就產(chǎn)生這樣一個問題,既然“性即理”,“性”的具體內(nèi)含是“仁、義、禮、智”,那么為何還會有各種不同的人性呢?在這個問題上,朱熹接受了張載、程頤的觀點,把人性分成“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兩種。所謂“天命之性”(又稱“天地之性”、“義理之性”或“道心”),是“專指理言”,它是稟受“天理”而成的,所以渾厚至善,完美無缺;所謂“氣質之性”(又稱“人心”),“則以理與氣雜而言之”,就是說它是稟受“理”與“氣

7、”,兩者雜然相存而成。由于“氣”有清明、渾濁的區(qū)別,所以“氣質之性”有善有惡。如果所稟之“氣”是“極清且純者”,那么“氣與理一”,“理”在“清氣”中,就好比寶珠在清水里,光澤透徹明亮;反之,如果所稟之“氣”是渾濁的,則“理”在“濁氣”中,就好比寶珠在濁水中,看不到寶珠的光澤。他認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變化氣質”,發(fā)揮“氣質之性”中所具有的“善性”,去蔽明善,就好比下功夫把濁水中的明珠揩拭干凈,恢復寶珠原有的光澤一樣。他說《大學》中所說的“明明德”,就是這個意思。而且,他還進一步指出,要“明明德”,就必須“復盡天理,革盡人欲”。因為在他看來,“天理”與“人欲”是

8、兩相對立,水火不相容的?!叭酥恍?,天理存,則人欲亡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