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pbc診治共識版課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PBC診治共識(2015年版)孔練花2016-01-191.概述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種慢性肝內(nèi)膽汁性疾?。粰C制不完全清楚;多見于中老年女性,表現(xiàn)為乏力和皮膚瘙癢;病理特點:進行性非化膿性破壞性肝內(nèi)小膽管炎癥,最終進展至肝硬化;血清抗線粒體抗體AMA陽性,特別是M2陽性;UDCA仍是唯一證實安全有效的藥物。2.流行病學PBC呈全球性分布,可發(fā)生于所有的種族和民族。文獻報道本病的年發(fā)病率為0.33/10萬~5.8/10萬,患病率為1.91/10萬~40.2/10萬,其中北美和北歐國家發(fā)病率最高3.自然史(四
2、個階段)臨床前期無癥狀期癥狀期失代償期4.臨床表現(xiàn)常見臨床表現(xiàn):乏力瘙癢門靜脈高壓膽汁淤積癥相關(guān)表現(xiàn):骨病脂溶性維生素缺乏高脂血癥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現(xiàn)干燥、類風關(guān)、甲狀腺疾病等5.實驗室、影像學及病理學檢查5.1生化學檢查ALP升高是其最突出的生化學異常,2-10倍,且可見于疾病的早期及無癥狀患者。血清GGT亦可升高ALT及AST通常正常或輕至中度升高,一般不超過5倍正常上限自身抗體:血清AMA是診斷PBC的特異性指標,特別是M2的陽性率為90%--95%。但AMA陽性也見于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或
3、其他病因所致的急性肝衰竭(通常為一過性);此外,還見于慢丙肝、系統(tǒng)性硬化病、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肺結(jié)核、淋巴瘤等疾病;約50%的PBC患者ANA陽性,包括Sp100、抗Gp210、抗P62、抗核板素B受體,在AMA陰性的PBC中,約85%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抗體陽性。血清IgM升高IgM升高時PBC的實驗室特征之一;IgM可有2~5倍的升高,甚至更高。影像學檢查有膽汁淤積表現(xiàn)的患者需行超聲檢查,以排除肝外膽道梗阻;可疑者可行MRCP檢查,以除外PSC或其他大膽道病變;瞬時彈性測定評估肝纖維化程度。病理改變:肝內(nèi)<
4、100um的小膽管的非化膿性破壞性炎癥小膽管進行性減少發(fā)生肝內(nèi)膽汁淤積及肝纖維化最終進展至肝硬化分為四期I期:膽管炎期II期:匯管區(qū)周圍炎期III期:進行性纖維化期IV期:肝硬化期6.診斷要點:以中年女性為主,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乏力、皮膚瘙癢、黃疸、骨質(zhì)疏松和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可伴有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也有很多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生物化學檢查:ALP、GGT明顯升高最常見;ALT、AST可輕度升高,通常為2~4×ULN免疫學檢查:免疫球蛋白升高以IgM為主,AMA陽性是最具診斷價值的實驗室檢查,其中以第2型(AMA-
5、M2)最具特異性影像學檢查:超聲提示膽管系統(tǒng)正常且AMA陽性的患者,可診斷PBC肝活組織病理學檢查:AMA陰性者,需進行肝活檢病理學檢查才能確定診斷7.PBC的治療基礎(chǔ)治療:UDCA是目前唯一被國際指南均推薦用于治療PBC的藥物。其作用機制是促進膽汁分泌,抑制疏水性膽酸的細胞毒作用及其所誘導的細胞凋亡,因而保護膽管細胞和干細胞。推薦劑量為每日13-15mg/kg。有肝臟酶學異常的PBC患者,無論其組織學分期如何均推薦長期口服UDCA13~15mg/kg/d。對中晚期患者(病理Ⅲ~Ⅳ期)使用巴黎Ⅰ標準評估生化應(yīng)答:U
6、DCA治療一年后,ALP≤3×ULN,AST≤2×ULN,膽紅素≤1mg/dL;對早期患者(病理Ⅰ~Ⅱ期)使用巴黎標準Ⅱ標準:UDCA治療一年后,ALP及AST≤1.5×ULN,總膽紅素正常。如何治療對UDCA應(yīng)答不完全的患者尚無統(tǒng)一的標準,UDCA聯(lián)合布地奈德、貝特類藥物、6-乙基鵝去氧膽酸(OCA)可能有效,但長期療效仍需進一步研究。UDCA是否用于AMA陽性但肝臟酶學指標正常的預(yù)防性治療,尚無明確證據(jù);但如果組織學上有PBC證據(jù),可開始UDCA治療。終末期PBC患者建議行肝移植重疊綜合癥重疊綜合征的診斷需滿足
7、兩種疾病診斷標準中每種疾病至少兩條:(1)PBC診斷標準:①ALP>2ULN或GGT>5×ULN;②AMA或AMA-M2陽性;③肝組織活檢顯示匯管區(qū)膽管損傷。(2)AIH診斷標準:①ALT>5ULN;②IgG>2ULN或SMA陽性;③肝組織活檢顯示中度到重度的匯管區(qū)周圍或小葉間隔淋巴細胞碎屑樣壞死(界面性肝炎)。對于PBC-AIH重疊綜合征尚無統(tǒng)一治療方案,以UDCA為一線治療,無應(yīng)答者聯(lián)合免疫抑制劑治療。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