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讓閱讀回歸自然狀態(tài)》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讓閱讀回歸自然狀態(tài) 江蘇讓閱讀回歸自然狀態(tài) 江蘇讓閱讀回歸自然狀態(tài) 江蘇讓閱讀回歸自然狀態(tài) 江蘇丁曉梅 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家赫爾巴特通過對兒童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研究,認為兒童獲得知識的心理過程要經(jīng)過“注意—期待—探究—行動”這樣幾種心態(tài),提出教學程序也要符合學生的這種心理流向,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因此閱讀教學過程的設計和目標的實施,應符合教學規(guī)律,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要達到汲取精華,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就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感知文章,體驗感情,品味妙處,陶冶情操。不管是針對中考、高
2、考中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還是適應以后工作和生活中閱讀的需要,都應該讓學生回歸到自然閱讀狀態(tài)?! ∫粋€完整的學習過程,長期以來已形成這樣的教學模式:課前預習→課上學習→課后復習。而語文學科更被約定俗成為:課前學生掃除文字障礙、劃分段落、概括大意;課上老師檢查字詞,講解內容和手法;課后記背字詞及有關內容。這就使閱讀文章這種娛情審美益智立德的樂事變成了記背字詞了解大意的簡單枯燥機械乏味的“苦刑”?! ¢喿x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流”,為什么人們常會泡一杯香茗、放一曲舒緩的音樂來讀書?因為這種環(huán)境和氣氛有助于閱讀者融
3、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潛入到閱讀的這股“流”中去,這樣便能對書中獨到意旨悠然心會。那么,學生閱讀課文也應保持這種“流”,一氣呵成、悠然心會的“流”。而傳統(tǒng)的課前預習,使學生初讀課文時指向性非常明確:重查找生字詞,輕領會文章內容和手法的妙處。即使一不小心,進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理智便立即提醒:預習應先解決生字詞!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只好抽身退出,機械地去翻查字典,抄寫詞語?! ∮辛苏n前的預習,就必有課上的檢查:上課時,教師先來一段精心設計的精彩導語,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了,情感被“煽動”起來了,學生閱讀的這股“
4、流”開始汩汩流動起來了,而教師接下去的卻是一個既定的、必然的教學程序——檢查預習。于是,學生的閱讀之“流”被無情打斷了。從預習到上課,學生的閱讀興趣被一次次打消,可謂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字詞的掌握也許實在了,可是從閱讀的最終目的來說,實在是舍本逐末。從學生的認知心理規(guī)律來看,“注意”是心靈的唯一門戶,知識的攝入,只能由這扇門戶通過,而注意又是不斷轉移的,很多刺激都有可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從閱讀學習中奪走。面對這種負面影響,教師必須想法設法讓學習目標占據(jù)學生的“注意”這扇門戶,而不能一再用單調機械
5、的字詞預習、檢查來轉移學生的“注意”?! ∪说淖⒁庥袀€經(jīng)濟性原則:“凡是熟悉的、認識了的事物,人們就不再注意它了,否則人的心理就會被弄精疲力竭,窮于應付。只有那些新鮮的尚未認識到的事物才能引起人們的興趣?!备鶕?jù)心理學研究這一原則,我們何嘗不能簡化學生閱讀程序——取消傳統(tǒng)的字詞預習,讓學生懷著飽滿的好奇心在課堂上直接進入新的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在注意和期待的心理驅動下,主動地閱讀、探究。那么,語文學習究竟要不要課前預習呢?可要,但不強求。筆者認為可以讓學生查閱作家生平、寫作背景、創(chuàng)作風格及作家的其他作品,這
6、樣既有助于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又可讓學生在閱讀時能知人論世,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斎唬趯W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前提下,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作陌生化處理,也就是將學生所熟悉的材料轉化為陌生的對象,使學生感到新鮮,并快速聚合自己的審美注意,讓學生始終保持好奇感、期待欲,這是較好的閱讀狀態(tài)。遇到難讀難理解的字詞怎么辦?圈下來,集中查字典,或者由教師用投影儀打出,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隨時查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的“流”不被打斷,幫助學生真正深入地理解文章,并保持持久的閱讀興趣,進行
7、相關的課外延伸閱讀,有效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Z文教改似乎循著這樣一個過程在“前進”:滿堂灌——滿堂問——滿堂讀。是否有“人聲鼎沸”的讀書聲似乎便成了現(xiàn)今評判一節(jié)課是否是優(yōu)質課的標準。當有人質疑:現(xiàn)在的語文課為什么聽不到瑯瑯書聲?于是我們頓悟:要讀書。于是各種形式的“讀”應運而生:指名讀、輪流讀、集體讀、分角色讀;詩歌讀、散文讀、議論文讀,就連說明文也要齊讀;各種風格的文章都要齊讀,激昂的齊讀,低沉的齊讀,活潑的齊讀,就連纏綿的愛情詩也要齊讀。課堂的確是書聲瑯瑯了,可這種人多勢眾的齊讀,唯一的作用大概只
8、能用高分貝的書聲讓學生不打瞌睡,并不能讓學生用心靈去感悟詩文的意境。課堂要不要讀書?當然要讀。心理學的接受科學告訴我們,閱讀是讀者將別人的“言”轉換為“意”,并內化為自己收獲的心理過程。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心智行為,靠理性分析和他人言傳收效甚微,只有自己反復閱讀,才能感知文章內容、體悟文章情味,并調動聯(lián)想、想象去進行再創(chuàng)造,達到在讀書過程中自求而得之的效果?! ≌n堂讀書應該如何讀?葉圣陶先生在《中學國文學習法》中說“出聲誦讀固然是讀,不出聲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