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朗讀與誦讀的區(qū)別》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何為誦讀?誦讀與朗讀的區(qū)別?前兩天在焦作聽課,聽到上課老師說: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這是在孩子們剛剛接觸詩歌的時候提出來的,我當時就想,是不是提的尚早?誦讀和朗讀又有什么區(qū)別呢?在日常的教學中該在什么時候要求學生誦讀,什么時候要求學生朗讀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學習歸來,想搞清楚,于是就搜到了以下這些資料:其一,“朗讀”“美讀”和“誦讀”,共同點是出聲地讀;與它們相對的乃是“默讀”,只看而不讀出聲。其二,“吟誦”主要不是讀,而是近于哼唱,當然還只是隨意吟哦,與按照樂譜嚴格地演唱尚有一定區(qū)別。這種語文學習方法延續(xù)幾千年,百余年
2、前開始逐漸衰落,以至于幾乎斷絕,這是非常可惜的。近年來已經(jīng)有人在倡導和實驗。其三,“美讀”是專門針對文學作品而設置的一種審美式朗讀類別,與藝術界所說的“朗誦”更為接近,可以看作是較高層次的“朗讀”“誦讀”。它也具有重要的語文教學價值。其四,“朗讀”和“誦讀”,這兩個概念不大好區(qū)分。鑒于目前使用上比較混亂,我建議:把“朗讀”看作一般的教學概念,與“默讀”相對應,涵蓋了“誦讀”;把“誦讀”看作是“朗讀”中一個帶有一定特殊性的教學概念。誦讀并不是一個新的提法,誦讀在我國傳統(tǒng)蒙學中,是先生教給蒙童的主要讀書方法。宋人鄭俠有《教
3、子孫讀書》詩:“淡然虛而一,志慮則不分。眼見口即誦,耳識潛自聞。神焉默省記,如口味甘珍。一遍勝十遍,不令人艱辛?!边@首詩講的其實就是誦讀。意思是說,讀書安神靜氣,虛心專一,思考問題就不會分神。眼睛看到即在口中誦讀,耳聞自己的誦讀聲即潛心思考和記憶,就好比品味甘美珍異的食物。這樣讀書,一遍可以勝過十遍,而且還不至于太勞累。誦讀也是朗讀,不過它跟朗讀相比,還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誦讀更注重一個“熟”字。不是讀一遍兩遍,而是要讀好多遍,即所謂“熟讀成誦”。為什么要讀這么多遍呢?古人早就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朱熹對此也有過
4、精辟的解釋:“大凡讀書,須是熟讀,讀熟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見得。如吃果子一般,劈頭方咬開,未見滋味便吃了;須是細嚼嚼爛,則滋味自出,方始識得這個是甜、是苦、是辛,始為知味?!?見《朱子語類》)其次是要“精思”。孔夫子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若是像小和尚念經(jīng)那樣——口到心不到,即使讀上千遍,“其義”也不能“自見”。閱讀活動應十分強調(diào)“尋言以明象”。嘴巴讀出來,就要迅速在腦海里浮現(xiàn)出生動可感的畫面來。比如你讀《翠鳥》中描寫翠鳥外形特點的一段,就要一邊讀一邊在腦子里“過電影”。也就是說,要迅速地把文字符號轉換成形象,想象出
5、翠鳥的爪、羽毛、眼睛、嘴是什么樣子,什么顏色的,并將其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翠鳥的形象。三是更注重聲調(diào)的抑揚頓挫。要知道,聲調(diào)也是一支無形的“筆”,也可以繪形繪色。不過它不是用線條、色彩,而是通過聲調(diào)的輕重疾徐、抑揚頓挫來達到效果。你讀“小雪花飄呀飄呀”,就要讀得輕一些,慢一些,讓人聽了好像看到一片片雪花飄飄悠悠落下來。若是讀“狂風呼嘯,大雪紛飛”,就要讀得重一些,有氣勢一些。只有這么讀,才能讓人感到雪下得很大很大,風刮得很猛很猛。誦讀是不是等同于朗誦呢?二者不是一碼事。朗誦是表演給別人看的,可以配合表情、手勢。誦讀不是表演
6、給別人看的,而是對課文內(nèi)容自我感受、自我體驗、自我欣賞的一種讀書方式。誦讀最適用于那些聲情并茂的課文,如詩歌(尤其是古詩)、小說、寫景或抒情的散文等。為什么小學階段各年級的閱讀教學,要提倡這種以密詠恬吟、自我體驗為特征的誦讀呢?這是因為閱讀本來就是閱讀主體的個性化行為。學生的閱讀活動,離不開閱讀主體固有的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學生對于課文中的信息,只有在他的記憶貯存中能夠找到與它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組塊以后,才能夠進行匹配與識別。這種匹配與識別的過程,就是大腦中的相似組塊和課文中的信息通過相似運動而相互激活、相互聯(lián)系、相互調(diào)制的
7、過程。由于每個學生頭腦里存儲的相似模塊(即存儲于記憶中的知識與經(jīng)驗)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同一篇課文,其認識與感受也不會是相同的。如學習了《大森林的主人》后,有的同學認為獵人善于利用森林中的樹枝、松雞、苔蘚等生物求生存,是值得贊揚的。而有的學生卻批評了獵人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行為。由此看來,那種以教師分析和學生記憶為特征的閱讀教學方法是有悖于學生的閱讀心理的,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分析能力,理應予以擯棄,而代之以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誦讀還有助于學生的思考,從而克服“唱仰天書歌”的不良習慣。正如朱
8、熹所說:“讀誦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轉?!泵鞔难Μu也說:“凡讀書須虛心定氣,緩聲以誦之,則可以密察其意。若心雜氣粗,急聲以誦,真村學小兒讀誦斗高聲,又豈能識其旨趣之所在耶?”(見《薛文清公讀書錄》卷五)此外,這種讀書方法。還有助于體會課文的聲律氣韻,有利于培養(yǎng)語感和背誦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