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析王艮的勤學精神》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淺析王艮的勤學精神摘要:王艮始終把學習看作是一件快樂而重要的事情。他認為,在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中,不管是何等聰慧之人,都需要學習。只有認真學習才能成為明徹之人。他提倡老老實實的學習態(tài)度、勤奮嚴謹的治學風格。他要求學習者要向老師學習,向朋友學習,向“途之人”學習。他還提出了“百姓日用”命題,認為“道”就存在于百姓日用之中,學習者應該到百姓日用中去尋“道”。同時,他還強調學習者要遵循“自然天則”,并把學習與
2、思考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心悟”的作用。 關鍵詞:人貴知學;雜學并包;尊師重友;當思則思 王艮(1483-1541),原名銀,字汝止,號心齋,明代泰州安豐場人。王艮是泰州學派創(chuàng)始人、明代平民哲學家。王艮始終把學習看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他認為“不樂不是學”[1]。怎樣才能做到樂學?除了要學好良知之學以外,王艮還有三個基本觀點:一是去除私欲。他說:“人心本自樂,自將私欲縛。私欲一萌時,良知還自覺
3、5377;一覺便消除,人心依舊樂。”[2]二是學不累人。他認為,“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良知者,不慮而知、不學而能者也。惟其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以為天然自有之理;惟其天然自有之理,所以不慮而知、不學而能也。”[3]三是堅持學習。他說:“不學不是樂。”[4]人要真正地獲得快樂就要不斷地學習。王艮認為,人性之中有“氣質雜性”,“以學能變化氣質也。
4、;”[5]同時他還從更高的角度闡明了學習的意義:“學既明,而天下有不治者哉?”[6]所以他特別要求人們發(fā)揚勤奮好學的精神。 一 王艮逝世后,有人問鄒元標:“泰州崛起田間,不事詩書,一布衣何得聞斯道卓爾?”鄒元標答道:“惟不事詩書,一布衣,此所以得聞斯道也。”[7]意思是說,由于王艮不事詩書,才不受正宗儒學和程朱理學的束縛,而重于創(chuàng)造,這樣才使他逐步形成本質上不同于正宗儒學的“異端”思想,成為泰州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成為中國早期啟蒙思潮的先驅者。
5、其實,鄒元標的這種評價是一種偏見。筆者認為,王襞對王艮的評價是最為中肯的。他把王艮的思想發(fā)展過程概括為“三變”。他說:“先君子之學有三變焉,其始也,不由師承,不挺獨復;會有悟處,直以圣人自任,律自身極峻。其中也,見陽明而學猶純粹,覺往持循之過力也,契良知之傳,工夫易簡,不犯做手,而樂夫天然率性之妙,當處受用,通告今于一息,著《樂學歌》。其晚也,明大圣人出處之義,本良知一體之懷,而運世之則。學師法乎帝也,而出為帝者
6、師;學師法乎天下萬世也,則處為天下萬世師。此龍德正中而修身見世之矩,與點樂偕童冠之義,非遺世獨樂者,侔委身屈辱者倫也,皆大學格物安身立本之言,不襲時位而握主宰化育之柄,出然也,處然也,足之謂大成之圣,著《大成學歌》。”[8]由此看來,王艮理論創(chuàng)新也是經過學無師承、發(fā)憤讀書、“逢人質義”,拜師學習、修身講學的過程的,并不是如鄒元標所說“唯不事詩書”才有創(chuàng)新的那么神奇。 王艮對學習是非常重視的,他認為每個人都需要認
7、真學習。孔子雖天生圣人,也是通過認真學《詩》,學《禮》,學《易》,逐段研磨,才成為“明徹”之人的。由此他認為,學習要一個好的態(tài)度。他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所以入太廟每事問;惟其入太廟每事問,所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9]這里王艮對“入太廟每事問”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進行了相互論證,說明的道理只有一個,就是人要老老實實地學習。他還提醒說:“學者初得頭腦,不可便討聞見支撐。須養(yǎng)微致盛則天德王道在
8、此矣。六經四書所以印證者也。若功夫得力,然后看書,所謂溫故而知新也,不然放下書本便沒有功夫做。”[10]王艮的這些話有他的缺陷,但也有很大的道理。即先要學習一些知識,然后進行實踐,通過實踐驗證知識,在實踐很“得力”的基礎上,再去看書學習,就能起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他強調了抓緊時間讀書的重要性,也重視了從實踐中學習的意義。王艮認為學習必須認真仔細,馬虎不得。他曾在詩中這樣寫道:“莫因簡易成疏略,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