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的基礎是法治與憲政

和諧社會的基礎是法治與憲政

ID:34853768

大小:32.00 KB

頁數(shù):9頁

時間:2019-03-12

和諧社會的基礎是法治與憲政_第1頁
和諧社會的基礎是法治與憲政_第2頁
和諧社會的基礎是法治與憲政_第3頁
和諧社會的基礎是法治與憲政_第4頁
和諧社會的基礎是法治與憲政_第5頁
資源描述:

《和諧社會的基礎是法治與憲政》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頁眉.和諧社會的基礎是法治與憲政題記:本文是我于2004/11/2-28日參加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首屆民主黨派中(央)委(員)班的結業(yè)論文,本沒有想到發(fā)表,但最近一個時期以來,和諧社會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我發(fā)現(xiàn)人們提出了種種指標來描述和諧社會,但是似乎沒有明了和諧社會之所以提出的基本理路,我認為其理路就是從法治到憲政再到和諧社會,因此和諧社會是在法治與憲政的背景之下提出的,本文就是對這個問題的闡發(fā)(歷史的與理論的),我的目標是提醒人們,勿忘法治,勿忘憲政,同時也要,理解法治,理解憲政。此記。魏敦友于南寧廣西大學法學院2005/2/1頁腳..頁眉.近一個月以來,我們這批來自全國各

2、地的首屆中委班學員在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領導和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領導的精心安排下進行了大量的課堂學習和討論,學員們都感到收獲頗多,學到了不少知識,對當代中國乃至世界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甚至軍事諸多方面,有了相當?shù)牧私馀c體會,就我而言,也是深受教益。其中我對趙豐教授所講解的和諧社會的理念深感興趣,趙豐教授對和諧社會進行了全方位的審視和闡發(fā),我想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從法治與憲政的角度引出我對和諧社會這一話題的認識和理解。不妥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我的理解主要涉及到社會轉(zhuǎn)型、制度建設和構建過程三個方面,具體包括和諧社會的歷史視域、法治與憲政是和諧社會之所以可能的條件以及中共與各民主黨派在構建和諧

3、社會過程中的作用。一、和諧社會的歷史視域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以《決定》的形式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念并不是空穴來風,我認為必須將它放到歷史的視域之中去才能洞察其深刻的歷史社會內(nèi)涵。一部五千年中華民族史,雖然人物事件無數(shù),但是當我們透過歷史的表象而從權力結構的視角進行歷史考古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中是有跡可循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得到一種關于五千年中國社會之類型化的認識。我們知道,中華民族自晚清以來,進入所謂天崩地裂之歷史陣痛階段,此一階段人稱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意味著,斯時之中國社會進入深刻的社會轉(zhuǎn)型與社會變遷的關鍵時期,它足以與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社會轉(zhuǎn)型與社會變

4、遷相提并論。很顯然,這是一種長程的歷史觀,這種視角所看到的中國社會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兩個階段(或兩種社會類型),現(xiàn)在正處在向一個新的階段(或社會類型)轉(zhuǎn)化的過程之中。這樣一來,我們就獲得了三種社會類型,我根據(jù)近來學界的探討以及我自己的理解,我將這三種社會依次命名為封建社會、專制社會和憲政社會。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看,封建社會大致對應于春秋戰(zhàn)國以前的中國社會,主要指周代社會,專制社會大致對應于秦漢以后直到晚清的中國社會,而憲政社會大致對應于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人所追求的一種社會理想,實事求是地說,這樣一個社會的構建還處在一個逐步實現(xiàn)的過程之中,當下的中國社會正處于這一過程的關鍵時期。頁腳..

5、頁眉.需要從權力結構的角度對三種社會類型加以定義。本文將中國的封建社會限定在周代社會,是因為一方面,從漢語的角度,封建二字正好指這一段,另一方面,與馬克思所描述的封建社會的所指來看,周代社會正好與西歐西羅馬帝國崩潰后的中世紀的社會類型相仿佛,其基本特征是,它的權力結構建立在分封的土地的基礎之上,雖然從表面上講各諸侯國的權力來源于周天子,但各諸侯國卻對周天子具有反向的制約功能,從而構成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這種權力結構的內(nèi)在矛盾是周天子君臨天下的權力與各諸侯國統(tǒng)治的權力之間的沖突,其演化的結果是周天子君臨天下的權力逐步被各諸侯國所虛化,進而成為有名無實的君王,結果是,雖然在理論上周天

6、子擁有一切權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其實,各路諸侯通過實力而進行的角力使得周天子無法對整個社會進行有效的治理,最后必然是周代封建社會的瓦解,從而向新的社會形態(tài)過渡。頁腳..頁眉.這個新的社會類型我將它命名為專制社會,其權力結構是自上而下的呈現(xiàn)出金字塔式的等級模式,權力的正當性、合法性與權威性來自于自上而下的授予,在這個結構中,皇帝是作為所有權力之源的最高權威,盡管它常常假托天,或者人民。我們可以看到,一部自秦漢迄至晚清的中國政制史本質(zhì)上可以看成是一部皇權如何建構如何運行以及如何解構再重構的歷史,而與之相應的思想史則是一部論證皇權正當性的歷史。這種權力結構

7、與封建社會的權力結構顯著不同的是,后者的權力基礎是異質(zhì)化的,而前者則是建立在一個社會均質(zhì)化的社會基礎之上的,社會的均質(zhì)化導致了社會本身的軟弱無力,因此最高權力可以毫無抵抗地到達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如錢穆先生深刻指出的),所以同時它也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之上的,必然的結論是,一旦舊的政權喪失其實力,則必然瓦解,新的具有實力的政權就取而代之。我們所看到的始自秦漢迄自清末的歷史就是一部實力角逐的歷史,槍桿子里面出政權,誰有實力誰得天下,誰有實力誰掌握政權。我們同時也看到,幾乎所有的政權都在論證自己政權的正當性,上至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