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創(chuàng)設張弛有度的課堂教學情境》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創(chuàng)設張弛有度的課堂教學情境關麗在教學一線的我們,沒有哪一位不希望學生在課堂上能自始至終地專心聽講并積極思考的。可是,無論事實還是心理學都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然而多少教師明明知道這個道理卻常忽略它,因而不僅其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而且還牢騷滿腹,整天工作在一個消極抱怨的工作狀態(tài)中,那么教學效率和學生的認可度可想而知。那么,怎么做才能創(chuàng)設有效地課堂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呢?我想“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應該能給我們以啟示,因為興趣是一味良藥,一把鑰匙,誰能很好地運用它,誰就能很好的駕馭課堂,給課堂注入生機與活力。美國教
2、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作為中學語文教師的我應該思索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么樣的生活?所以,課堂教學效率能否最終提高,很大程度上應取決于能否使學生具有信心十足的學習興趣。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有效的教學引導,能最大限度的創(chuàng)設出積極有效的課堂情境,最終實現(xiàn)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個彈性的過程,教學內容的實施應該有輕重緩急之分,先人提出的“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的觀點,我想,用它來指導當今的語文教學,仍有
3、價值:“張”即必須善于處理重點、難點和特點,在重復中找到不重復,并對這些地方著重推敲,認真講,仔細講,必要時輔以具有一定難度的當堂練習。而那些非重點、非難點和非特點的地方,那些多次見過的知識點,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閱讀、自己整理、自己做練習,時限長一些,以體現(xiàn)一個“弛”字。張弛相繼,相得益彰,就完成必要的教學任務,有能促進學生的自我認識提高,使學生在學習中有一定的展示空間,有掌握新知識的滿足感,更有解決了新問題的成就感。這樣就容易調動學生有效學習,產生學習興趣,從而形成學習習慣,習慣一旦形成,學習的能力也就隨之增強了,一個良性的學習內質也就形成了。需要補充的是,在實施之前,我們需要
4、對學生的整體情況做充分的分析了解,廣泛地聽取學生的意見,了解哪些該“張”,哪些該“弛”,特別是在教學結構的制定上,針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使用、甚至用多少時間、習題有無練習的必要,都可聽取學生的意見,采用學生認為合適的“一張一弛”,以此真正調動起學生做學習主人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利于開拓學生的語文知識。“一張一弛”的教學設計,一方面需要一個良好的教學方法貫徹落實,一方面也利于教學藝術技巧的充分發(fā)揮。不過,在發(fā)揮教學藝術技巧上,必須要有新穎獨創(chuàng)性。新穎獨創(chuàng)的教學手法,能刺激學生大腦皮層,造成優(yōu)勢興奮中心,使他們興致高昂地去追蹤教師創(chuàng)設的
5、藝術境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由此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熱情。為了達到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意采取靈活多樣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思維習慣和生活經驗,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生理學啟示我們,單一重復的刺激,對被刺激對象將產生抑制反抗,因此,教學則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如巧設懸念、投石激浪、旁敲側擊等。特別值得一談的是采用“節(jié)外生枝”的方法?!肮?jié)外生枝”能在教師主導作用下,使學生撞擊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肮?jié)外生枝”用延伸話題來引導學生。在教析《背影》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疑問:“在你的生活經歷中,是否有過送人或被送的經歷,是否看到過一些分離的場景,當時的情境是怎么樣
6、的呢?”這種問題最貼近現(xiàn)實生活,學生的感受深,往往能完整地來表達自己的看法。這種做法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更能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和感受能力。除了延伸話題,還可用“以疑存趣”的方法。中國有幾千年的文化歷史,這是語文所要設計的內容,而每個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文化知識,這也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熱點”?!短砌虏蝗枋姑分械奶砌略趺摧p易靠近秦始皇,荊軻為什么那么不幸?安陵君怎么還不如一個臣子?這樣的“疑”更能使學生帶著興趣去接觸古文。所謂“一時激起千層浪”,簡言之,就是要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進行積極的思維,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從而掃除語文教學
7、中造成的沉悶、壓抑、一潭死水的局面。要達到這個目的。關鍵是選好能激發(fā)學生思維浪花,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石頭”。例如,我在講《故鄉(xiāng)》時曾經設計了一個問題:楊二嫂是可笑可恥的人,還是可悲可憐的人?楊二嫂值得同情嗎?由于這個問題有一定思維容量和思維價值,具有思辨意義,所以可以幫助學生消除對課文的誤解,有助于學生正確深入地理解課文。經過分析,大家統(tǒng)一了認識,楊二嫂從“豆腐西施”到“圓規(guī)”的生活歷程,是楊二嫂悲慘生活的歷程。她同樣是一個在政治上、經濟上遭受深重壓迫的可憐人。在調動學生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