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班集體建設

中小學班集體建設

ID:43761665

大小:34.11 KB

頁數:25頁

時間:2019-10-14

中小學班集體建設_第1頁
中小學班集體建設_第2頁
中小學班集體建設_第3頁
中小學班集體建設_第4頁
中小學班集體建設_第5頁
資源描述:

《中小學班集體建設》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中小學班集體建設第一節(jié)班集體性質與構成要素一、對班集體的認識(一)對待班集體的不同觀點目前,在有關班級的專門研究中,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幾個方血:1、把班集體混同于班級群體。認為只要學生按照相應的學年制度,由學校預設地劃歸到某一個班級的群體之內,就自然形成了班集休,這是一種自然主義觀點。在班級發(fā)展過程中,上文已經作了分析,它要經歷由松散型到合作型,再到緊密型層層推進的過程,但并不是每個班級都自然而然地達到緊密型發(fā)展水平,它要有一個科學的管理過程。2、把班集體等同于教學班。認為班級是因為教學內容

2、傳遞的需耍而使學生走到一起,圍繞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學生群體就是一個班集體,班集體因教學而存在,因教學內容程度的變更而解散或重組。班級工作在于搞好教學,而不是各種活動的開展,取消了各種活動在學生發(fā)展中的價值,也就在觀念上逐漸形成了一個教學群體就是一個班集體的認識。3、認為班集體是教育對象的集體。這種觀點承認班級中存在著人為的建構過程,班級只有通過一定的手段,經過管理才能由無序走向有序,但認為班級的管理是班主任的事務,學生群體處于被管理狀態(tài),從而把學生放置在客體的位置上加以考慮,使班級失去了自組織功能,沒有考

3、慮學生的主體性。如1952年中央教育部頒發(fā)的《中學暫行規(guī)程(草案試行)》《小學暫行規(guī)程(草案試行)》到1963年屮共中央頒發(fā)的《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與《全日制小學暫行T作條例(草案)》都明確規(guī)定了班級是學校實現教育、管理與指導的對象。4、把班主任作為班集體的唯一管理者。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離開了教學活動班級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之間、學生與班主任之間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交往,而一旦基于教學形成班級以后,學生群體就會逐漸形成自組織特征,不斷擴展活動范圍,不會僅局限于教學活動木

4、身。但這種活動始終是以教學活動為主體,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因而,班主任在學生班級發(fā)展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班主任與學生之間關系如何,特別是班主任對學生的情感與態(tài)度,會影響到學生帶著相應的情感投入到班主任班級管理之中,最終制約著學生的學習及人格的發(fā)展。教學不是一個純粹的知識傳遞,班主任需要在教學中加強教學管理,需要在課外對學生多加關愛,班主任同科任教師一起都有承擔管理的職責,那種把班級管理看作是班上任的專職,而排除其他教師參與的認識是極為片面的。5、把班級的管理與徳育放在首位。班主任是專職管理人員,其目

5、標在于實現學校的德育目標,班主任工作在形勢政策方面起著上傳下達作用,發(fā)揮政治教育的優(yōu)勢功能,切實搞好學校徳育工作。為此,班主任嚴字當頭,把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無限放大,充分利用手屮的先賦權利,不準學生越雷池半步,進行空洞無物的說教。(二)原因分析上述對班集體的地位、職能及價值的不同認識,反映了認識主體不同的心理取向。由于認識丄體經驗特性,缺乏更為科學而全面的班級理論研究,造成在班級認識上的差異,形成關于班集體價值、地位及功能的判斷標準,導致了班級認識上盲人摸象的結果。究其原因來看,主要在于這樣幾個原因:首先是認

6、識主體理論研究不夠。把班級管理看作是伴隨教學而自然生成的事情,無需太多的理論研究,以前如此,現在依然如此,從經驗中就可以找到管理的方法。其次是應試教育思想占主導地位。教學是學校的核心工作,班級作為教學的基本單位,理應以教學為主,班集體也就在教學中形成,無需更多的管理因素,應試的指揮棒引導著學生學習與生活,班集體就是圍繞著學習而走在一起的群體。再次,班級自身的復雜性。學生群體在教學目標的引領下集合在一起,產生了群體所具有的各種行為與特征。同時,由于學生年齡的特殊性,他們在學習成績提高的同時,需要更多的人文關

7、懷,學生群體集理性與情感為一體,而且在某個時期學生的情感因素更強,同齡群體的交往需求更加強烈,由于這種交往功利性較少,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以興趣和情感交往占據壟斷地位??梢哉f,學生群體口身的復雜性,決定了對班級管理的復雜性,它不是教育學、心理學與社會學獨自能夠解決的,需耍利用多科研究成果增強管理的科學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通過集體建設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二、班集體的性質集體一詞在我國同社會主義性質所確定的道德原則相聯系。正是在以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前蘇聯馬卡連柯與克魯普斯卡婭和加里寧等人在2

8、0世紀20、30年代創(chuàng)立了集體教育理論。馬卡連柯指出:“集體不僅是教育的對象,而且是教育的主體?!碧釋缌思w與學生發(fā)展之間的互動關系,集體通過教育而形成,反過來,集體又可以作為主耍影響力量,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學校教育要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集體,不僅要教育學生本身,而且也對集體施加影響。不過,馬卡連柯這里所談的集體是放在一個大環(huán)境中來描述的,并沒有過多地針對班集體,沒有深入地從其它學科中吸取養(yǎng)分。此后,由于當吋的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