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回顧與反思教案 .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回顧與反思回顧與反思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本章的知識結構,并通過本章的知識結構掌握本章的全部知識;對線段、射線、直線、角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有進一步的認識;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理解本章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了解本章的題目類型。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是理解本章的知識結構,掌握本章的全部定和公理;難點是理解本章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教學設計過程一、本章的知識結構二、本章中的概念直線、射線、線段的概念。線段的中點定義。角的兩個定義。直角、平角、周角、銳角、鈍角的概念。互余與互補的角。三、本章中的公理和定理直線的公理;線段的公理。補角和余角的性質定理。四、本章中的主要習題類型對直線、射線、線段的概念
2、的理解。例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延長射線延長直線CD延長線段反向延長直線CD解:因為射線和直線是可以向一方或兩方無限延伸的,所以任何延長射線或直線的說法都是錯誤的。而線段有兩個端點,可以向兩方延長。例2如圖1-57中的線段共有多少條?解:15條,它們是:線段AB,AD,AF,AC,AE,AG,BD,BF,DF,CE,CG,EG,BC,DE,F(xiàn)G。線段的和、差、倍、分。例3已知線段AB,延長AB到C,使AC=2BC,反向延長AB到D使AD=BC,那么線段AD是線段AC的()。A.B.C.D.解:如圖1-58,因為AD是BC的二分之一,BC又是AC的二分之一,所以AD是AC的四分
3、之一。例4如圖1-59,B為線段AC上的一點,AB=4cm,BC=3cm,M,N分別為AB,BC的中點,求MN的長。解:因為AB=4,M是AB的中點,所以MB=2,又因為N是BC的中點,所以BN=1.5。則MN=2+1.5=3.5角的概念性質及角平分線。例5如圖1-60,已知AOC是一條直線,OD是∠AOB的平分線,OE是∠BOC的平分線,求∠EOD的度數(shù)。解:因為OD是∠AOB的平分線,所以∠BOD∠=AOB;又因為OE是∠BOC的平分線,所以∠BOE=∠BOC;又∠AOB+∠BOC=18°0,所以∠BOE+∠BOD=∠(AOB+∠BOC÷)2=90°。則∠EOD=9°0。
4、例6如圖1-61,已知∠AOB=∠COD=9°0,又∠AOD=15°0,那么∠AOC與∠COB的度數(shù)的比是多少?解:因為∠AOB=9°0,又∠AOD=15°0,所以∠BOD=6°0。又∠COD=9°0,所以∠COB=3°0。則∠AOC=6°0,(同角的余角相等)∠AOC與∠COB的度數(shù)的比是2∶1。互余與互補角的性質。例7如圖1-62,直線AB,CD相交于O,∠BOE=9°0,若∠BOD=4°5,求∠COE,∠COA,∠AOD的度數(shù)。解:因為COD為直線,∠BOE=9°0,∠BOD=4°5,所以∠COE=18°0-90°-45°=45°又AOB為直線,∠BOE=9°0,∠CO
5、E=4°5故∠COA=18°0-90°-45°=45°,而AOB為直線,∠BOD=4°5,因此∠AOD=18°0-45°=135°。例8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3倍,且小有的余角與大角的余角之差為20°,求這兩個角的度數(shù)。解:設第一個角為x°,則另一個角為3x°,依題義列方程得:(90-x)-(90-3x)=20,解得:x=10,3x=30。答:一個角為10°,另一個角為30°。度分秒的換算及和、差、倍、分的計算。例9(1)將化成度、分、秒的形式。(2)將80°34′45″化成度。(3)計算:(36°55′40″-23°56′45″)。解:(1)45°53′24″。(2)約為。(3)約
6、為9°44′11″(第一步,做減法后得12°58′55″;再做乘法后得36°174′165″,可以先不進位,做除法后得9°44′11″)五、本章中所學到的數(shù)學思想運動變化的觀點:幾何圖形不是孤立和靜止的,也應看作不斷發(fā)展和變化的,如線段向一個方向延長,就發(fā)展成為射線;射線向另一方向延長就發(fā)展成直線。又如射線饒它的端點旋轉就形成角;角的終邊不斷旋轉就變化成直角、平角和周角。從圖形的運動中可以看到變化,從變化中看到聯(lián)系和區(qū)別及特性。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在幾何的知識中經常遇到計算問題,對形的研究離不開數(shù)。正如數(shù)學家華羅庚所說:“數(shù)缺形時少直觀,形缺數(shù)時難如微”。本章的知識中,將線段的長度用
7、數(shù)量表示,利用方程的方法解決余角與補角的問題。因此我們對幾何的學習不能與代數(shù)的學習截然分開,在形的問題難以解決時,發(fā)揮數(shù)的功能,在數(shù)的問題遇到困難時,畫出與它相關的圖形,都會給問題的解決帶來新的思路。從幾何的起始課,就注意數(shù)形結合,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聯(lián)系實際,從實際事物中抽象出數(shù)學模型。數(shù)學的產生來源于生產和生活實踐,因此學習數(shù)學不能脫離實際生活,尤其是幾乎何的學習更離不開實際生活。一方面要讓學生知道本章的主要內容是線和角,都在生活中有大量的原型存在,另一方面又要引導學生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