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菊與刀》看日本國民性的“矛盾性” .doc

從《菊與刀》看日本國民性的“矛盾性” .doc

ID:8550770

大?。?1.00 KB

頁數:5頁

時間:2018-04-01

從《菊與刀》看日本國民性的“矛盾性” .doc_第1頁
從《菊與刀》看日本國民性的“矛盾性” .doc_第2頁
從《菊與刀》看日本國民性的“矛盾性” .doc_第3頁
從《菊與刀》看日本國民性的“矛盾性” .doc_第4頁
從《菊與刀》看日本國民性的“矛盾性” .doc_第5頁
資源描述:

《從《菊與刀》看日本國民性的“矛盾性” .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從《菊與刀》看日本國民性的“矛盾性”關鍵詞:《菊與刀》;等級制;“情理”;恥感文化一、《菊與刀》內容簡析(一)深受等級制浸淫的國民性1.戰(zhàn)爭源于對等級制的絕對信仰衍生而出的荒謬責任感。美國人認為二戰(zhàn)的根源在于軸心國的侵略,本尼迪克特的分析則讓我們洞察二戰(zhàn)源于日本人對等級制的絕對信仰。天皇的神圣性在等級制中居于最高地位,雖然事實上對皇室的忠誠與軍國主義侵略完全是兩碼事,但軍國主義者的鼓吹使日本士兵將這兩件事情合二為一。等級制觀念被日本人荒謬地由自我文化移植到了他者文化之中。日本人開始認為各國的絕對主權使世界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他們有為世界秩序奮起而戰(zhàn)的神圣責

2、任,戰(zhàn)爭隨即爆發(fā)。2.基于等級制的各得其所的生活常態(tài)?!案鞯闷渌笔橇私馊毡救说某霭l(fā)點,由等級制而生的不平等是日本人組織生活的準則,“各得其所”是對這種生活常態(tài)的精確概括,體現在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的長子從小就習得負有責任的氣派;鞠躬意味著承認施禮者愿意被受禮者干預以及受禮者要承擔其幫助施禮者的責任;輩分、性別、年齡本身就意味著特權;規(guī)矩、特權以及特權間的界限不可褻瀆。萬事萬物“各歸其位”“各得其所”是日本人追求的最高境界。3.由信仰等級制的明治政治家們推行的明治維新。以“尊王攘夷”為號角聲的明治維新標志著近代日本的到來。等級制植根于日本的傳統(tǒng)文

3、化中,明治政治家們必須維護并強化日本國民對此全盤接受?!胺彩玛P等級特權,日本人就會接受由此產生的所有后果,這并非因為他們同意這項政策,而是他們不贊成逾越特權之間的界限”[1]64。日本政府在推行新政時也不會采取硬性推廣方式,因為順應國民意愿也是“各得其所”的體現。日本人將等級制奉為圭臬并將井然有序的等級社會視為理想社會。然而,日本人把深受等級制浸淫的文化向外輸出時卻遭到了慘敗,日本人并未意識到,“各得其所”只是日本本土文化的產物,并不適用于其他國家。(二)被“恩情”和“情理”包裹的國民性1.“恩情”重負下的歷史欠債者?!霸谌毡?,所謂‘義’就是確認自己在

4、各人相互欠債的巨大絡中所處的地位,既包括對祖先,也包括對同時代的人”[1]68。日本人認為自己從呱呱墜地時就蒙受重恩,所以日本人不是歷史的繼承者而是歷史的欠債者,盡孝是報父母之恩,忠誠是報天皇之恩。雖然積極報恩是日本人公認的美德,然而恩卻是日本人的頸上重負,扔不得,只好扛起來。本尼迪克特在書中提到一個例子,日本人表示感謝不是明言“謝謝”,而是以“這如何得了”取而代之,這種誠惶誠恐受恩的態(tài)度是對“恩”之重負的準確揭示,因為在日本人看來,“萬難報恩于萬一”[1]71。負有恩情債,早晚總要歸還,否則便會心存不快。(FAN)2.作為動機、名譽和困境之源的“情理

5、”?!扒槔怼卑▽ι鐣那槔砗蛯γu的情理,前者是對契約關系的履行,后者代表對名聲的珍視?!扒槔怼睙o異于日本人的行為動機,若行為發(fā)自內心便可被認為是合乎“情理”。而對名譽的情理就是要力保不受污名,這使得日本人擁有近乎神經敏感般的自我防御態(tài)度,日本人諱言別人的失誤,也避免直接競爭,甚至推崇為恢復名譽的自殺行為,只因名譽是他們的最高追求目標?!扒槔怼痹谀承r候也會成為日本人的困境,當日本人面對失敗、挫折時,對“名譽”的情理使得日本人傾向于自我折磨。(三)追求適度感官享受和注重自我修養(yǎng)的國民性1.不妨礙人生大事的感官享受。日本人享樂的準則是不能耽于享樂。同時

6、,日本人認為犧牲感官享受是培養(yǎng)意志的有效途徑,比如采用沖涼水的途徑強身,不預防感冒以提高兒童身體的免疫力,甚至把絕食當作是檢測一個人堅強意志的試金石。2.以培養(yǎng)能力和圓熟為目標的自我修養(yǎng)。日本人將自我犧牲和為他人犧牲而做的事視為互惠,自我犧牲比如孩子從小就受到嚴格的訓練會使其人生變得開闊,為他人犧牲則會得到回報。因此,日本人對能力的培養(yǎng)一以貫穿著自律精神,他們力求完善自己駕馭生活的能力,而且不擅長為自己的行為尋找托詞?!皥A熟”則意味著“意志與行動之間‘絲毫無間’的經驗”[1]163,以無我為基礎的像死人一樣地活著是“圓熟”的最高境界,也標志著自我修養(yǎng)的

7、最高境界。3.“旁觀自我”視角下的兒童學習。作為對成年期嚴格約束自我的補償,日本人允許幼兒和老人擁有最大限度的自由。不過,日本父母會堅持訓練孩子的便溺習慣和糾正孩子的姿勢,并且會常常嘲笑孩子,這兩件事會使日本兒童樹立“旁觀自我”的觀念,為追求他人的贊揚,兒童成人之后便會嚴格要求自己,力爭成為受到外界肯定的人。二、日本國民性的“矛盾性”統(tǒng)一于預設的最高倫理價值2.各得其所的生活常態(tài)皈依于天皇生而神圣。單從精神層面上看,把日本人對于天皇的信仰比擬成宗教皈依,并不為過。日本人以社會地位中的各得其所為信條,但這并不能使封建領主們安于其位。領主們互相嫉妒彼此的權

8、力和封地,各自混戰(zhàn),武士們威風凜凜,隨時準備為自己的大名或將軍向敵對勢力拔劍。權力雖然在不同的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