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結腸黑變病的臨床觀察1.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結腸黑變病的臨床觀察1 【摘要】目的探討結腸黑變病的相關致病因素。方法對經結腸鏡檢出的44例結腸黑變病的臨床資料、鏡下表現及病理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44例中28例便秘,26例有服用瀉藥史,病變累及全結腸者40例,并發(fā)結直腸息肉10例,潰瘍性結腸炎1例。結論結腸黑變病主要與便秘、濫用瀉藥外,可能與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也有關。 【關鍵詞】結腸黑變??;內鏡檢查 結腸黑變病(melanosiscoli,MC)是指結腸固有膜內巨噬細胞含有脂褐素物質的一種黏膜色素沉著性病變,是一種少見的非炎癥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以往國外報道較多,國內報道較少。近年來,隨著便秘發(fā)
2、病率的增加和電子腸鏡的廣泛應用,在國內人群中的檢出率有逐漸上升趨勢?,F將2008年1月至2008年5月,從1214例結腸鏡中檢出的結腸黑變病44例,檢出率4.4‰。為提高臨床醫(yī)師對MC的認識,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44例均為本院消化內鏡常規(guī)檢查門診和住院患者,均經結腸鏡檢查發(fā)現大腸黏膜呈棕色、褐色黑色之斑片狀或紋狀改變,即取黏膜活檢,并經病理學證實為結腸黑變病。其中女30例,男14例;年齡27~80歲,60歲以上26例,40~60歲10例,40歲以下8例。MC患者中便秘28例(63.6%),便秘與腹瀉交替8例,大便帶
3、血8例。44例中26例(59.1%)有服用蕃瀉葉、果導片、麻仁膠囊、蘆薈膠囊等瀉藥史服藥時間為2個月~3年。 1.2MC的診斷標準①內鏡下結腸黏膜呈黑色、棕色或暗灰色,邊緣和早期病變?yōu)辄S色或粉紅色,呈虎皮紋狀、檳榔切面樣或斑片狀;②組織學檢查為固有膜內有大量含黑色素的大單核細胞浸潤及黑色素沉著,腸壁其他層次正常。 1.3便秘的診斷標準12個月中至少有12周連續(xù)或間斷出現以下2項或2項以上癥狀:①1/4以上時間有排便時費力;②1/4以上時間糞便呈團塊或硬結;③1/4以上時間有排便不盡感;④1/4以上時間排便時肛門阻塞感或肛門直腸梗阻;⑤1/4以上時間有排便需用
4、手法協助;⑥1/4以上時間每周排便<3次。 1.4檢查方法25%硫酸鎂250ml口服清腸,使用奧林巴斯電子結腸鏡進行檢查,全部檢查者均插鏡至末端回腸。仔細觀察各腸段黏膜,于病變處取活檢,將標本置于福爾馬林液中送病理檢查。 2結果 ①內鏡檢查分類:內鏡下病變部位呈局限或彌漫分布在結腸,其中全結腸40例,右半結腸及橫結腸2例,左半結腸2例。伴有結腸息肉10例,病理為腺瘤。潰瘍性結腸炎1例;②病理學檢查:病理顯示腸固有膜水腫,巨噬細胞內含有大量色素顆粒,散在或成簇出現,黑色素染色陽性;③隨訪情況12例服瀉藥的便秘患者有完整隨訪史.每3~6個月隨訪一次,每
5、次均行腸鏡及病理檢查,隨訪時間6~28個月,其中1例停服瀉藥18個月,鏡下及病理所見色素消失,4例停服瀉藥患者鏡下均有不同程度色素變淺,但病理仍然證實MC繼續(xù)服用瀉藥患者鏡下色素顏色逐漸加深。 3討論 3.1MC與瀉劑的關系3Billiard在1825年首先描述了結腸黏膜黑色素沉著現象,1857年Virchow將其命名為MC,1928年Bartle提出了MC的發(fā)生與患者服用蒽醌類藥物有關。他可累及整個結腸,包括闌尾,但不累及回腸,其尸檢發(fā)現率約為0.25%~5.3%[1]。便秘后長期濫用口服瀉藥是目前公認的引起MC的主要原因,其中蒽醌類藥物的致病作用已基本達
6、成共識,這類藥物導致MC的機制是:各種刺激因素誘導結腸上皮細胞凋亡,使結腸表面細胞受損,產生的凋亡細胞小體和細胞碎片被增多的固有膜巨噬細胞吞噬,經消化后的殘余物移行至黏膜的固有層,形成脂褐素或其他色素,隨著劑量增加,巨噬細胞不斷聚集,最終形成典型的MC[2,3]。我院的資料表明44例便秘患者其中26例有服用瀉劑史,支持以上觀點。因此,在預防時應盡量避免使用蒽醌類瀉藥,已用者應逐漸停止使用,必要時可加用全胃腸動力藥。 3.2MC與性別、年齡的關系據文獻報道,多數作者認為MC與年齡有密切的內在關系,且好發(fā)于中、老年人。國內張琴等[4]認為,MC在不同年齡組的檢出率也
7、不同,60歲以上占64.6%。說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MC發(fā)病率有隨著年齡增加而明顯地呈上升趨勢,同時特別要注意中、老年便秘患者;應針對病因,積極治療,盡量少用蒽醌類藥,以防止MC的發(fā)生。同時筆者也發(fā)現由于人們對于便秘的知識比較匱乏,不去正規(guī)的醫(yī)院接受治療,而是盲目的服用各種所謂的清腸藥,也會導致MC的發(fā)生。 3.3MC與腸癌和結腸息肉的關系MC患者易伴發(fā)癌和息肉,國內外文獻報道,大腸癌切除標本4.8%~5.9%伴有MC,或黑變病結腸息肉合并癌變[5]。我院的資料顯示:46例中有10例伴息肉,息肉近端分布較多,且病理所示管狀腺瘤和混合狀腺瘤較多,結腸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