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性善學說和荀子性惡學說

孟子性善學說和荀子性惡學說

ID:31226953

大?。?07.50 KB

頁數(shù):7頁

時間:2019-01-07

孟子性善學說和荀子性惡學說_第1頁
孟子性善學說和荀子性惡學說_第2頁
孟子性善學說和荀子性惡學說_第3頁
孟子性善學說和荀子性惡學說_第4頁
孟子性善學說和荀子性惡學說_第5頁
資源描述:

《孟子性善學說和荀子性惡學說》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孟子性善學說和荀子性惡學說  摘要:人性是向善的還是向惡的?將這個問題具體化,就是人性的本質(zhì)是什么?這個問題向來是中國哲學中爭論最激烈的問題之一。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是人性問題發(fā)展的高峰。這一時期,百家爭鳴,各種思想學說層出不窮。儒、道、墨、法等皆提出了自己對人性問題的看法。而儒家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是具有典型的人性論觀點,在中國哲學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P鍵詞:孟子;荀子;性善論;性惡論  中圖分類號:B22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5-0049-02  人性論是貫穿整個中國哲學

2、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即有性善論、性惡論、性有善有惡論、性無善惡論等學說。而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相互對立的答案,而人性問題也在這不斷的爭論中向前發(fā)展,逐漸成熟?! ∫?、孟子的人性論  孟子說人性善,并不說人一出生就是圣人,而是人性中有種種善的成分。孟子認為,人與生俱來一種最基礎的本性,就是“不忍人之心”,或者說他人的“同情心”。人性本身無所謂善惡,若不適當控制,就會通向惡?! ∶献犹岢龃罅空J證,來支持性善說,有段論證是:“7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

3、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

4、不足以事父母?!盵1]202  首先,孟子通過以“不忍人之心”為核心來探究“本心”,確立性善論的觀點。孟子看重的是心的道德本性“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其次,由“本心”出發(fā)論“本性”,由“不忍人之心”得出“四端”說,通過論證得出人才有“仁義禮智”四德。即將善這種本性看作生而有之的先驗的。孟子所謂的四端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盵1]202四端是人的本

5、性的自然顯現(xiàn),是人與動物的區(qū)別之處。所以孟子認為人如果沒有四端,則不能成為人;最后,孟子的盡心、知性、知天只有盡自己的道德本心去行事,就可以認識了解到自己的本性是向善的,在內(nèi)心上不會抗爭,由此知本性與本心。而通過了解自己的本心是善的就知曉天了。確認人本性中的善來自于天將人的價值源頭客觀存在化。孟子曰:“7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鰤鄄毁E,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1]307  關于“人性”的問題,在孔子那里只講了“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并未進行更多的深化探究。孟子作為中國思

6、想史上第一個系統(tǒng)地闡述了“人性”問題的思想家,提出了“性善”論。孟子所講的“性善”,表面上是說人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共同的“人性”。其實不然,他所講的“人性”只不過是把封建地主階級的“仁、義、理、智”等道德觀念美化,將封建地主階級的階級性敘述得更加抽象化,將之穿上人類“人性”的華服。所以,孟子雖然在表面上說“性善”是人人相同的,“人皆可以堯舜”。但在實踐中,他嚴格區(qū)分“君子”和“小人”,認為“仁、義、禮、智”這些善性的特點,只有“君子”才能保存、才能恢復,而“小人”是不會保留,也是不可回應的。因此,孟子的性善論仍是一種抽

7、象的人性論?! ∶献拥摹靶陨普摗笔菑恼婀膭钊朔e極向上,推動人自覺向善的。孟子從人與動物不同的類本性的角度出發(fā)闡述了人的本質(zhì),把人的食色之性排斥在人的本性之外,而把道德觀念和理性看作人天生的本性,從而深入了我們對人的本性更全面的認識,突出了人的向善本性;在以人為主體的道德修養(yǎng)中,孟子再次強調(diào)了“為仁由己”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從而樹立起人道德實踐的主體性,鼓勵以人為核心的主體好善厭惡、積極向上,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實現(xiàn)崇高道德理想和人的本性。提供了人性本善的內(nèi)在依據(jù)和人天生具有的完善自我的可能性和主動性,但卻忽視

8、了人道德修養(yǎng)中的必要性和被動性?! 《④髯拥男詯赫摗 ∏宕鷮W者錢大昕說:“7孟子言性善,欲使人盡性而樂于善;荀子言性惡,欲使人化性而勉于善。立言雖殊,其教人以善則一也。”[2]32由這句話我們引出荀子的性惡學說。這與孟子的性善學說直接對立。荀子所探討的可以說是關于教養(yǎng)的哲學。他的論點是,所有善的、有價值的東西都是人通過不同手段努力得來的產(chǎn)物。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