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劉杰當代西方哲學的三個特質(zhì)當代西方哲學的三個特質(zhì)》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2009年2月理論學刊Feb.2009第2期總第180期TheoryJournalNo.2Ser.No.180當代西方哲學的三個特質(zhì)劉杰(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山東濟南250100)〔摘要〕當代西方哲學的第一個特質(zhì)是“英雄時代”的結(jié)束,“大哲學家”、“天才哲學家”獨自沿著一個綱領(lǐng)、一個方向構(gòu)造哲學體系已不可能。當代西方哲學的第二個特質(zhì)是認為哲學就是對大家習以為常的習慣、所遵循的那些基本原則進行理性的審查活動,從宏觀的方法來分析,可以分為修辭學論理哲學和邏輯論證的哲學。當代西方哲學的第三個特質(zhì)是研究哲學的人有哲學家和哲學史家兩種,前者追求普遍性的哲學方法,后者追求特殊性的歷史的方法
2、?!碴P(guān)鍵詞〕西方;當代哲學;英雄時代;定義;修辭學論理;邏輯論證;哲學家;哲學史家〔中圖分類號〕B5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909(2009)02-0067-07一、“英雄時代”的結(jié)束學的思辨,把目光放在自然科學、文化研究、語言和欲知今日西方哲學的特質(zhì),就應(yīng)知一百多年來邏輯、日常生活背景上。誠如雷切爾所說:“他們把西方哲學的發(fā)展和變遷。19世紀往往被歷史學家世界的事實性安排(如科學或日常生活所反映出的稱之為“科學的時代”,因為正是在這個世紀,自然一樣)看成是最終的和自足的,而不要求———甚或[1](P260)科學最終走向成熟和完善,社會科學真正誕生,并且承認———進
3、一步的哲學性奠基或證明。”換句科學在技術(shù)上的應(yīng)用推動了整個工商業(yè)和社會的快話說,各種反體系哲學相信“事實本身”,把“單一原速發(fā)展。但從哲學史的角度看,19世紀的知識、文則”看成不必要的虛構(gòu),看成哲學思想的“傷害原化和社會氛圍激發(fā)了哲學家從整體上解決問題的激則”。這在“拒斥形而上學”和“現(xiàn)象學懸置”等口號情,結(jié)果是各種“體系哲學”的出現(xiàn)。我們熟知的黑中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格爾、謝林、費希特、叔本華、??藸?、馬克思和恩格但雷切爾也指出,哲學的發(fā)展從來就不是線性斯、人格主義、幸福主義、進化論、功利主義的哲學和的。大約在1920年至1950年間,在整個否定主義倫理學就是其典型的代表。的思想氛圍下,
4、還是出現(xiàn)了復興體系哲學的跡象。最近,美國著名哲學家N.雷切爾(Rescher)在人們?nèi)钥释麑鹘y(tǒng)哲學所關(guān)注的真理和價值問題進其《哲學推論》(PhilosophicalReasoning)一書中對此行新的哲學解釋。東方哲學、希臘古典哲學、天主教作了精彩的論述,下面我們對他的觀點做一簡單的哲學、精神分析、人類學、馬克思主義、尼采哲學紛紛介紹。吸引了人們,應(yīng)用倫理學也在此時興起。似乎“復在雷切爾看來,“體系哲學”和“反體系哲學”之興體系哲學”的幽靈還徘徊在西方哲學界,“渴望深間的博弈構(gòu)成了最近百年哲學的圖卷。他認為,體刻”的意識揮之不去。系哲學最顯著的特征不是其研究范圍(或主題)的然而,簡單
5、地復興傳統(tǒng)體系哲學卻遭遇了文化無所不包,而是其核心思想都圍繞著一個單一的、鐵發(fā)展的新問題,使得這場體系哲學的復興運動胎死板一塊的組織原則來構(gòu)建。這種哲學風格還一直影腹中。那么,影響體系哲學復興的因素是什么呢?響到20世紀初的哲學家,如G.E.摩爾的直覺主義、雷切爾認為,簡單說來,就是“知識社會”的來臨。羅素的中立一元論、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和詹姆士的“知識社會”這個概念并無新意,但人們對它對哲學實用主義。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一個分水嶺。戰(zhàn)后的意義卻反思不夠。它意味著以下幾點:歐美的思想氛圍是否定主義和懷疑主義的,哲學家1.知識的爆炸:大量新的科學分支的出現(xiàn),極大告別了體系哲學,實證主義、虛無
6、主義、現(xiàn)象學和詮地擴展了人們的思想框架,哲學不得不對此做出反釋學興起。這些新的哲學思潮的代表人物告別了哲應(yīng)。以物理學為例,1911年物理學包括20個研究67?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領(lǐng)域,而到了1970年則達到了210個研究領(lǐng)域。這但雷切爾注意到,特殊主義哲學的零碎化、一致個數(shù)目目前仍在增加。其他科學的情況也基本相性和深度的缺失,以及它的技術(shù)至上主義傾向和對似。微觀問題的關(guān)注,自70年代末以來遭致學界的普遍2.形式科學(數(shù)學、邏
7、輯學、計算科學)中系統(tǒng)不滿和攻擊。新一代哲學家渴望恢復“萊布尼茲主的多樣性:形式科學不再是單一的整體,各系統(tǒng)間不義”和“黑格爾主義”,即重新建立綜合的、系統(tǒng)的和再兼容。綱領(lǐng)性的哲學。整體主義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并3.復雜性現(xiàn)象彌漫開來:隨著新物理學的興起,未淹沒在“后現(xiàn)代主義”的汪洋大海之中,“體系哲我們的宇宙圖景發(fā)生了根本改變,如亞原子物理學學”的孤島依舊時隱時現(xiàn),盡管已處“弱勢”。中“物質(zhì)”的非物質(zhì)化,量子物理學中因果性的復雜不過,雷切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