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設疑激思 點撥解疑》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設疑激思點撥解疑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鼻耙粋€法指的是規(guī)律,后一個法指具體的教學策略。要提高實效性,要抓好這兩個法,即教學要遵循正確的規(guī)律原則,而具體實施的教學策略則可多種多樣、靈活運用。首先,我們要明確正確的教學原則。目前教育界公認的看法是: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教師要充分依靠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讓學生自己去獲取知識和技能,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在這一教學原則的精神下,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應實現(xiàn)三個轉變: 1.在教與學的關系中,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以繞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實現(xiàn)從教材的解讀者、教案的執(zhí)行者向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者的轉變。簡而言之
2、,教師不再是灌輸者,而是啟發(fā)者。 2.在語文課堂注意力的分配順序上,要變先知識后興趣為先關注學生的學習愿望、學習習慣,然后才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 3.在教學目標上,語文教學要由單純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向學會自主學習、發(fā)展語言、塑造健全人格方向轉變?! ≈劣诼鋵嵉骄唧w的實施方法上,“教無定法”,學習策略教學、悟性學習、曹永鳴風格教學等都是有效的途徑,而筆者則采用啟發(fā)性教學?! l(fā)性教學是將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同教師發(fā)揮教學中的指導作用相結合,圍繞“疑”展開教學活動,重視老師適時的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習慣,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并逐漸達到“教是為了不
3、教”4的目標。主要分三步走: 一、激疑――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促發(fā)疑問 要讓學生好問,應該做到兩個“尊重”:為學生質疑創(chuàng)設心理安全的環(huán)境,尊重學生作為質疑主體的地位。做到讓學生為自己學習而質疑,而不是為老師組織教學而質疑,并且尊重學生提出的問題。 在好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善問,提“有質量”的問題,挖掘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提出具有推敲性和疑難性的問題。學生最初質疑時,問題多而瑣碎,大部分都是關于字、詞方面的問題。教師應該一方面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白:字詞問題可通過工具書來解決,鼓勵學生自己弄懂意思。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誰的問題提得好,為什么?學生在評
4、論中,就會逐漸區(qū)分出問題是否有價值,也就明白該提怎樣的問題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待學生逐漸掌握了質疑方法后,極其淺顯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少,而統(tǒng)領性、全局性的問題經(jīng)常被學生發(fā)掘出來?! ∷未逃覐堓d說得好:“學則須疑?!庇辛艘蓡?,才會有求知欲,才會深入探究,才會深入思考。它是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源泉。其實,兒童對各種新事物、新道理是富有好奇心的,自發(fā)產(chǎn)生“這是什么”“那是為什么”的疑問。然而,孩子由于閱歷淺、見聞少,他所擁有的知識圈子很小,因而能覺察到的知識空白也相對很少,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老師作為信息源的指導作用就更明顯了。因此,教師應采用豐
5、富多彩的教學內(nèi)容和生動活潑的多樣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從內(nèi)心感到知識的不足,產(chǎn)生疑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要問我”為“我要問”。4 二、思疑――確定疑之關鍵,引導深入思考 有時學生問題太多,如果要一一解決,40分鐘的時間顯然太短了。怎樣既能照顧學生的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習效率呢?我覺得關鍵在于梳理疑問。一般采取以下幾種方法梳理疑問:歸并法。有一部分學生的問題比較相似,引導他們將這些相似問題歸并成一個問題進行研究學習;存疑法。部分學生提的問比較淺顯,發(fā)動其他學生當場解決。對于深難度的問題,則將關鍵詞有條理地板書于黑板上,存在那兒,待
6、后面學習時來解決;小組討論法。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解決一些表面的問題,留下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這樣的現(xiàn)象:問題剛提出來,一些學生就把手舉起來了,可是一叫他答,卻詞不達意或說不清楚。還有,當有些問題需要小組討論時,很多孩子連書都不去讀,就忙著討論了。不讀書,便不會有思考;沒有思考,又何來自己的見解;沒有獨特的見解,說得再熱鬧,也只能是說說而已,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槍@種現(xiàn)象,應該告誡孩子們靜下心來讀一讀書,用心去思索問題,把語言在腦子中組織好,與別人交流時才能一語中的。筆者送給他們一句話:做一個愛思考的學生。有思考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久
7、而久之,孩子們變得愛思考、會思考了,因為他們知道,沒有思考就沒有發(fā)言權。 三、悟疑――提供欠缺的背景知識,及時點撥 當學生在疑之關鍵處苦苦思索仍不得其解時,教師就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對解決目前的問題所缺少的背景知識,在其可理解的范圍內(nèi),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促進其頓悟,解決疑惑。4 比如,在學習“南轅北轍”這一成語時,學生由于缺少關于轅和轍的知識,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把握這一成語的含義與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的關系,這時,教師只需要稍稍介紹古代車子的構造,何謂轅,何謂轍,學生即可豁然開朗,教學也就水到渠成?! ∷?、解疑――解答疑問,深化認識,發(fā)散思
8、維,連接生活 對學生悟出的觀點道理進行及時點評、反饋,并從教師的高度總結歸納,解答疑問,深化